分析:日本負利率政策恐僅具象徵意義 效果難料

日本央行1月29日召開貨幣政策會議,首次決定推行民間銀行向央行存款時需支付每年0.1%手續費的「負利率」政策。分析認為,日本央行此舉不僅顯示該國經濟目前面臨嚴重困境,也凸顯日本央行在經濟難題面前缺乏有效手段,將給金融市場帶來一定的波動性。「負利率」政策實施範圍和影響有限,恐只是具有象徵意義,但未來政策效果難以預料。

中新網1日援引《經濟參考報》報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所倡導的「安倍經濟學」正在經歷一個增長困境:一度成為其炫耀政績的東京股市,在今年交易首月便大幅下挫近8%;幫助出口企業獲利的、持續下行的日元匯率近日在全球投資者濃厚避險情緒的影響下,一度上漲至1美元兌換116日元。不僅如此,實為「安倍經濟學」推行能手的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甘利明也於1月28日因受賄醜聞宣佈辭職,日本經濟前景愈發不明朗。

在此背景下,日本央行採取顛覆存款獲取利息這一經濟基本原則的做法,通過了將政策利率設定在負0.1%的決議。該行目前對金融機構經常賬戶實施三層利率體系:正利率、零利率和負利率。其中,0.1%的正利率適用於金融機構現有往來賬戶餘額,零利率適用於金融機構存放在央行的法定準備金,不包含在這兩個範圍內的準備金將使用負0.1%的利率。此外,該行還決定維持其規模空前的資產購買計劃不變,承諾每年增加80兆日元基礎貨幣。

按照「三級利率」的分法。僅僅第三層(既非金融機構存放在央行的超額準備金,也非金融機構存放在日本央行的法定準備金)資金需要繳納「罰金」,而這部分資金的量在當前是非常少甚至為0的。這相當於日本央行對過去銀行的做法進行了「豁免」,目標在於未來實施QQE時的增量資金,希望金融機構不要再讓它們進入到央行的賬戶裏。

此「負利率」非彼「負利率」,實際上日本的基準利率仍為正0.1%。日本的這個「負利率」是指銀行將過剩資金存放在日本央行賬上的利率,這個利率並非日本央行的貨幣政策目標利率。早在2013年4月推出QQE時,日本央行就已將貨幣政策目標從基準利率改為基礎貨幣發行量,即放棄了傳統的盯住隔夜利率的貨幣政策模式。

自2013年推出QQE以來,日本央行實施了史無前例的超級貨幣寬鬆政策,但並未實現2%的通膨目標,結構性改革進展也十分有限,企業工資增長乏力。在這種背景下推出QQE加負利率,短期內最主要的意義在於日本央行向市場表達了進一步貨幣寬鬆的決心。

事實上,負利率政策是否可持續以及能否對日本經濟起到刺激作用尚不確定。從經濟基本面來看,日本國內物價水準持續疲軟影響投資與生產,特別是全球原油價格低迷更令日本央行實現通膨目標的努力屢屢受挫。根據日本總務省當天公佈的數字,2015年日本核心消費者價格指數僅增長0.5%,較上一年2.6%的增幅大大收窄。日本央行當天也宣佈,推遲實現通膨目標時間半年至2017財年上半年,並預計2016財年的通膨水準僅為0.8%,遠低於通膨目標。這也是日本央行自設定通膨目標以來第三次推遲實現時間。

實施負利率政策雖然可以一定程度地刺激股市增長和日元重回貶值軌道,但從商業銀行流出的資金能否成功引向實體經濟則無法保證。倘若負利率下仍無法明顯刺激經濟和提高通膨,市場短期漲幅將很快回吐,甚至可能迅速下跌。日本央行在聲明中還提到了進一步減低利率的可能性。若進一步降低利率,可能導致零售存款利率下滑和國債收益率進一步下降。當天東京股市日經股指在盤中大漲後隨即大幅度跳水,也顯示市場對央行未來政策空間和能夠產生的實際經濟效果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