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美中關係很難「去風險」政治總是贏經濟

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投書「外交關係」(Foreign Affairs)雜誌,闡明變動世界中的外交政策;另有兩位政治學者本月中投書該雜誌,闡述新型經濟安全樣態,表明「去風險」可能重塑地緣政治。不過分析人士指出,美國與中國關係「去風險」其實很難。

網路媒體Axios指出,國家安全涵蓋經濟與軍事要素;蘇利文認為,自由放任(laissez-faire)的經濟政策讓美國更不安全,國會兩黨議員也贊同。

美國的作為會對全球經濟平和與繁榮能否持續造成深遠影響,且無簡易解決辦法。

「外交關係」24日刊登蘇利文的投書,他寫道,冷戰「在兩個依賴程度極低的強權間爆發」,「今日競爭存在根本性的差異,美中在經濟方面相互依賴,這場競爭是真正的全球競爭,而非零和博弈(zero-sum)」。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HU)政治學者法洛(Henry Farrell)與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外交事務學系教授紐曼(Abraham Newman)共同撰寫的文章,則於19日刊登在「外交關係」,內容指中美依賴「脣亡齒寒」。

1980年代中期,約40%的美國出口需要政府核准,且這些貿易對象幾乎僅限「自由國家」。

柏林圍牆倒塌後、冷戰結束,寬鬆規範擴大全球貿易,中國突飛猛進,美國卻依然使用冷戰時期的工具,如「國防生產法」(Defense Production Act);法洛與紐曼一致認為,相關工具已不合時宜。

無論是蘇利文或法洛與紐曼的投書,都試圖在美中不脫鉤的基礎上,尋找「去風險」的解決方案,但法洛與紐曼並不看好。

法洛在自媒體平台Substack發布,「我們不太了解全球經濟的安全風險,不是很懂用以解決問題的工具,也不熟悉運用這些工具可能產生的後果」。

國會兩黨對此並無共識,共和黨人似乎樂見美中回歸冷戰立場,倡議立法將出口控制權從商務部移交國防部。

Axios總結,經濟需求迫使美國保留對中貿易的好處,降低重大國安風險,但當經濟碰上政治,政治往往會贏。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駐伊敘美軍遭攻擊至少20次 拜登氣炸曝「將有下一步行動」
紐約民眾對移民態度 被德州州長翻轉
以色列陸空攻擊擴大 加薩斷線孤立曝慘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