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秋韻美如畫/李俊傑

李俊傑

初光微亮,地面略有潮濕,打開窗,只見窗外的枝葉濕噠噠的,當目光落到門口那條路時,此刻一陣清風吹來,帶著一股幽幽的清香。這清香隱約帶著花卉、枝葉以及泥土的芬芳,聞到時不由沁入心脾,頓感清爽,心曠神怡。

這是條鄉村的道路,雖遠離市區喧囂,卻又總讓人記憶猶新。只因這條鄉村道路,四季皆是景。春可賞山,夏吃櫻桃,秋看彩葉,冬有秋韻。雖然是驢友,很喜歡各處遊玩,也走過大江南北,與人相聊景點時,都仿佛如數家珍。可當談至經途,即所經過的道路,哪個留下深刻印象時,略微細想,還是覺得應是“家門口的這條路”。

沒錯,近水樓臺,感情最深、印象深刻、相識最熟的,都莫過於這條路。可若是無異處,也無處可談。索性,就來談下。第一次相識,應是小時候,那時大約三四歲,對四處周圍都好奇,尤其是初到嶗山,由於天色較晚,雖看不清唯美的山色,但卻看到這是一條寬敞的土路。兩旁綠樹林立,道路筆直平坦,輪胎疾馳時,略有沙沙的響聲。

也許城市住得久了,總想要回歸自然。為嗅到自然的芬芳,擁有田園閒適的生活,父母便在嶗山腳下不遠的村落裏置了房子。雖是租的,但收穫的美好卻不會改變。於是,也算是有了鄉村的“家”。每當週末,都會與家人驅車回家,吃山裏新鮮的蔬菜,喝純淨的山泉水,呼吸清爽的空氣,想來,這已是最嚮往的生活。

每次回山裏的家,都喜歡掛到低檔,有人看來不解,但心裏卻愜意得很,只因可飽覽沿途的美麗風景。雖然這條鄉村道路,四季皆是景色,但最喜歡的莫過於夏與冬。因為炎熱夏季,途徑這條山裏的道路,路邊兩側即有老多櫻桃,火紅火紅的,將車停下,在樹下任性幾分鐘,就可以採摘一大包,將這火紅的果實放到嘴裏,霎時間,只覺一股甘甜的蜜汁順勢流入,整個人享受了,也滿足了。關鍵一點,這些均免費,聽人說,這是有好心人在此種的樹。

不僅有櫻桃樹,還有梨樹,所以說,只要口渴,來此就對了。春天來此踏青的人許多,夏天更是品櫻桃的網紅打卡地,秋天的景色也格外唯美,於是也讓這條鄉村的道路很少有寂寞的時光。不過,初冬到來。隨著時有時無的寒流,這條鄉村的道路比旺季多少安靜了許多。

由於住在村子裏,很容易看到了它的變化。就像小時候時,這條鄉里的路是土路,雖是連接主城區與鄉村的主幹要道,但路面砂石很多。可這二十幾年間,在政府對農村公路建設大發展下,這裏不僅重新鋪設了路面,而且遇山開山,有了穿山的隧道,以前需要大半天才走過的路,現在只需幾分鐘通過,極為方便。一個多小時,就能從繁華市區來到鄉村,這也讓鄉村的家,成為了每週或半月必去的打卡地。

入冬了,不時有寒流經過,對於遊人來說,只要不去南方或熱帶地區,似乎多選擇停留在家,等暖春再出門。不過這時候,我卻認為在鄉村“遊玩正當時”。只因這時山裏的景,比秋季更有美感。既有紅色、金色與綠色所交織的彩葉,又有清爽無比的空氣,可在山澗肆意大聲的呼喊,也可在靠海邊的公路兜風,無不是樂享當下的最佳之選。

這不,在太陽初光微亮時,我也剛從炕頭上醒來。與城市快節奏不同,上班時都起的大早,降溫時真的不想起床。就像有人以詼諧口吻所說的:“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離死別,而是冬天被窩裏和被窩外的溫度差。”雖這般說,但此時在週末的鄉村,卻略有差異。只因休息充沛,醒來時,精神爽朗,有了想務農做事的幹勁。

於是,與父母一起收拾家務,準備起菜肴來。享過美食,便想出去散下心。當走到家門口道路的一處拐角時,只見有兩位老人正在那下象棋。巧合的是,他們下棋的地方,正好有數根竹子,頓時感覺非常雅致。咋一看,竟像武俠江湖裏的隱士高手一般,與這幅初冬秋韻的美景格外映襯。

兩位老人下得入迷,我也站在一邊,觀棋不語。雖然看了兩局,都是那位白髮紅潤的老人獲勝,但他卻很謙遜,棋路也能背碑覆局,全局在握。對峙棋局的老人走後,我也與老人棋布錯峙起來。雖然能舉棋若定,屢屢上演絕路逢生,下出出奇制勝的好招,不過老人還是棋高一著,最後贏下了這盤棋。棋後,與老人閒聊起來,當聊到這條鄉村道路時,老人也和我說了他的故事。

老人說,他們家一直以捕魚為生。從開始就住在村裏,解放前山裏並沒有路,那入城的土路也是後來所建的。以前討生活,只在村莊周圍進行。由於距離市區較遠,那時市區發展也緩慢,所以每年去都很麻煩,所以去的不多。可當有了這門前的那條路後,也慢慢做出了改變。而當在城區的海岸線慢慢成長,城鄉發展迅速,且有了這條城市最長的公路後,他們家也發生改變,兒子入城買了房,雖然想接他入城享受,住在城區,但是他卻喜歡田園生活,依然選擇住在鄉村裏。也許現在交通方便了,鄉村發展堪比城區,兒子索性也答應了老人的決定。

算起來,老人所經歷門口這條道路的變遷,正好補齊了我之前的空白。雖然與老人見證了這條道路從無到有,又從砂石遍地的土路到嶄新寬敞、風景如畫的公路的歷史變遷,但是終歸刻於心中的,依然是那份憶苦思甜、執著奮發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