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對台美經濟對話有憧憬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實體會議於台北時間20日晚間在美國華府召開,部分我國官員則以視訊在台北參與。會議聚焦在全球健康安全、供應鏈合作、5G乾淨網路、能源等議題,會中簽署合作「瞭解備忘錄」,為對話建立更深與更廣的合作奠基。

赴美參與會議的經濟部陳正祺次長會後表示,美國國務院次卿在會中讚揚台灣科技表現,要與台灣展開科技合作協定諮商。而這是在8月美國衛生部長訪台,就醫療抗疫合作簽署備忘錄後再次確定合作項目。我們可以樂觀期待,陸續應有更多合作項目,在簽署合作備忘錄後逐一展開。

然而,部分國人對台美對話產生了美麗的憧憬,認為這項對話是「美台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或「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前兆,在美方派出層級如此高的官員與會,且態度友善下,接著應該就是恢復TIFA會談,再來就該是台美FTA了。

這種美麗的期待非常自然,但並不務實。原因是美國在川普總統上台後,對透過FTA追求全球化的看法已和過去20年不同。這種只設定貿易規則,但不管貿易結果的世貿模式已被川普政府認定對美國不利。因此,美國政府將利用強大的議價能力,在美國具有競爭優勢的領域,強烈要求貿易對手開放市場,避免貿易利益偏向對手國;即使川普下台、拜登上台也無法脫離這種「川普主義」的約束。

事實上,香港《南華早報》報導,拜登已提出未來和美國簽署FTA的三個條件:一是要投資美國勞工,二是要確保勞工和環境保護主義者參與貿易協議諮商,三是不會藉懲罰性貿易激怒盟友。這使得和美國簽署FTA的難度提高許多,沒有相當發展程度和自信的國家大概都不會和美國輕啟諮商,我國弱勢產業都習慣受到保護,且不管藍綠政府都是選票至上,都很難滿足美方要求。故近期內要和美國簽署FTA,甚至有顯著進展的TIFA,應都屬於高難度。

更何況,台美真要談判起來,美國會要求一個接近百分之百涵蓋率的超高品質FTA,政府真的已準備好要接受農民和弱勢業者示威抗議的「洗禮」嗎?

因此,「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可視為美方回饋我國開放瘦肉精牛豬的善意,也可視為美方要拉攏我方成為印太戰略夥伴的姿態,更可充分利用它來強化台美合作關係,但想要有美台FTA來將餅做得更大,則要靠更多其他的努力,以及不怕選票流失的魄力。大家都想搭上FTA班機快樂遨遊四海,但請問:「安全帶」扣緊了嗎?(作者為華梵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