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忘了他還能做很多事!蒙特梭利「認知悠能」怎麼辦到延緩失智?

上午11點半一到,原本平靜的老太太突然顯得焦躁不安、嚷嚷著要外出,直喚有人在等吃飯,她得趕緊去買菜,然而,實際上得了失智症、固定到日照中心的老太太,並沒有人在等她做菜。而這樣的情形每天都要反覆上演,照護人員只能將她束在輪椅上,試圖穩定情緒,卻換來老太太更加激動。

直到照護人員利用失智症評估模式「NISA」,評估老太太過去的興趣和習慣,發現原來老太太的先生在過世前,三餐都由她打理,因此每到中午老太太總要急著做午餐給先生吃。知道這樣的情形後,照護人員結合附近攤販,在日照中心的角落設置了像菜市場的小攤位,自從老太太可以去買菜、洗菜、擺碗筷,大大減少每天11點半就開始躁動的狀況。

看見失智者的需求、興趣、專長、能力

「過去門診常常只重視家屬怎麼照顧失智症患者,不太面對病人,但其實病人很重要──失智以後怎麼活下去、活得快樂、維持他的功能。」亞東紀念醫院神經醫學部失智中心主任甄瑞興說。

多數人聽到「蒙特梭利」第一時間會聯想到幼兒的教育、訓練,卻不知道它也可以應用在失智長者的照護上。加拿大老年病學暨失智症專家Prof. Gail Elliot指出,蒙特梭利的「認知悠能法」(DementiAbility)是結合「失智症」(dementia)與「能力」(ability),希望根據患者現有的能力,增加他們生活的意義

不要在乎失智長輩失去什麼東西,而是透過照顧、治療,他能留下什麼。」甄瑞興說,或許失智患者記憶不好、忘了吃過早餐,但別忘了他還可以做很多事情。

Gail也說,失智症患者常常會有不經意的行為,影響到照顧者的情緒,包括打翻食物、瓦斯沒關、加鹽巴變成砂糖等,容易讓照顧者禁止患者再次觸碰、避免錯誤發生,然而,這樣的行為反而讓患者自尊受創,加速病症的惡化。

因此,認知悠能強調「NISA失智症評估模式」,並透過「WOW模式」應用這套方法:

●NISA失智症評估模式

Need(需求)─了解患者現階段最需要保留與加強的部分,如建立信心、獨立活動。

Interest (興趣)─患者過去最喜歡做的休閒活動,如下棋、畫畫。

Skill (專長)─患者過去擅長的技能,如烹飪、舞蹈。

Ability (能力)─看見患者現在仍保有的,而不在乎已失去的部分,如可行走、閱讀。

●WOW模式

Who(誰)─患者罹病之前及目前狀況與個人細節,必須先去發掘與理解。

Observations(觀察)─觀察到的相關資訊,如發生了什麼事情、對應的行為及時間點、以及為什麼會產生(或不會產生)這些反應與行為的原因。

What you will do?(要採取的行動方法)─利用患者確診之前及現在狀況的暸解,加上所觀察到個人生活細節,來決定要用什麼方法去進行治療或照顧。

Gail分享,照護中心有位老奶奶時常尖叫、情緒躁動,令照護人員相當困擾,但經過細心觀察後發現,每當老奶奶見到其他家屬帶著小寶寶前來照護中心,情緒就會平靜許多,「其實她的心裡是寂寞、需要愛的。」

於是照護人員為老奶奶準備了一個搖籃和洋娃娃,望著洋娃娃,老奶奶不再不時尖叫,取而代之的是充滿慈愛的眼神。「自從照護人員採用蒙特梭利的認知悠能法後,建立一個『準備好的』環境,大大降低了藥物控制的使用,許多照護中心也不再需要使用床圍(來控制失智患者)。」

凸顯被擱置的能力 有尊嚴的活下去

甄瑞興指出,截至今年(2018年)9月,全台有73處失智共同照護中心、348失智社區服務據點,但是當患者伴隨有妄想幻覺、急躁不安的行為問題時,有些照護中心收容的意願會降低,「因為不太懂得如何面對他們(失智患者)。」

雖然台灣有失智症照顧,包括音樂治療、藝術治療、懷舊治療,但甄瑞興強調,關鍵是如何結合這些工具,好比醫生開刀有許多工具,但進了開刀房如何使用?每個病人使用的手術方法是否因人而異?都很重要。而每個失智者過去的生活、經驗都不相同,照顧也要以病人為中心來設計

甄瑞興表示,蒙特梭利的認知悠能法已在加拿大、英國、澳洲、美國、香港行之多年,目前該協會已研發台灣的版本,預計明年推出,鼓勵專業人員、家屬、志工都能接受訓練。

Gail表示,透過「WOW模式」,能幫助家屬和照護人員找出問題根源,讓失智者獲得幫助和進步,凸顯被擱置很久的能力──不是因為失智症而失去這些能力,而是因為太久沒有使用而被擱置的能力。當他們重新找回這些能力,再度使用,會感到生活很有意義,「每天有動力可以起床,有目的生活下去,拾回自尊!」

延伸閱讀:

憂鬱症症狀+17個前兆測試,憂鬱症治療、陪伴一次看

得巴金森不是世界末日 罹病20年他學吹薩克斯風維持手指靈活,人生仍然快樂出航

運動多久延年益壽?研究:女人更輕鬆,只需男性一半時間就夠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