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怕人工肛門…拒治腸癌!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罹患腸癌一定得做人工肛門嗎?醫師呼籲,人工肛門多暫時性,但若不治療恐致腹膜炎,不可輕忽。
過去人工肛門可能造成糞便或臭味外溢,讓很多需要進行手術的病患感到憂心,如豬哥亮早在 3年前就確診罹患大腸癌第二期,卻因害怕切除肛門,且認為裝人工肛門有損自尊,一度拒絕接受治療而遲遲不肯開刀,演變至癌症末期。
人工肛門又稱為腸造口,顧名思義就是在腸子的位置,也就是肚皮上(通常位於左下腹)做一個切口,以利糞便排出體外。北醫附設醫院副院長暨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魏柏立表示,部分大腸癌患者因為腫瘤位置太低,而被迫切除肛門,雖然比例不高,仍讓不少民眾因此害怕治療大腸癌。其實,臨床上需要做人工肛門的機率非常低,以北醫為例,甚至不到 4%。
魏柏立表示,排便習慣是可被訓練、被制約的,建議病患可利用晚上洗澡時灌腸,這是一種刺激訓練,在訓練一段時間後,人工肛門會因有灌腸(刺激)才排便,而灌腸的操作非常簡單,也有專業造口護理師可到府教導。異味則可透過造口袋上的活性碳過濾掉,至於腸鳴或放屁的聲音一般人都會有,不需太過在意。
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資深主治醫師許希賢指出,有些大腸癌病患因腸道嚴重阻塞,無法順利排便,醫師會考慮先做暫時性的人工肛門,等到治療告一段落後,再視情況移除。只有腫瘤的位置太低,影響到肛門括約肌功能,才會考慮永久切除肛門及括約肌,改用人工肛門。
魏柏立提醒,若患者因逃避人工肛門而不積極治療,可能會因出血量太多而貧血,或惡性細胞跑到腹腔而產生腹水。此外,腸癌也會讓腸子局部變厚、變硬,進而讓腸道管徑變小,造成腸道阻塞,影響正常進食,甚至可能讓腸道破裂,導致糞便進入腹腔演變成腹膜炎,後果不堪設想,萬萬拖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