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邦交當成選舉工具

總統府17日宣布,蔡總統特派副總統賴清德擔任特使,前往巴拉圭參加8月15日貝尼亞總統就職典禮。此項安排,無疑是為了讓賴清德增加外交能量,同時藉過境美國的機會,創造聲勢,為參加明年總統大選加分。民進黨政府利用邦交作為選舉工具,對我外交工作有極為負面影響。

巴拉圭是我在南美洲唯一的邦交國,貝尼亞又是首次出任總統,我方理應由蔡總統親自前往參加就職典禮,否則邦交國必定覺得美中不足。

貝尼亞於7月11至15日率團訪台。外交部發布新聞稿聲稱,貝尼亞在就職前即應我政府邀請遠道來訪,適逢7月12日台巴建交66週年紀念日,對深化兩國傳統邦誼具有重大意義。但實情恐怕並不是如此單純。

貝尼亞就職前來訪,不外乎兩種情況。一是民進黨政府主動邀請,貝尼亞欣然接受。二是貝尼亞主動要求來台,民進黨政府不敢拒絕。無論是前者或是後者,都顯示民進黨政府心虛,擔心巴拉圭與我邦交生變。

雖然貝尼亞在大選前公開聲稱倘若獲選將維持與我邦交,但在野黨候選人艾里格里卻揚言倘若獲選將與中共建交。顯示巴國內部存在一股強大的親中勢力,尤其在農業界。因為巴拉圭農業界一直希望讓巴國最主要的農產品黃豆和牛肉進入龐大的中國市場。這股聲浪不會在貝尼亞就職後銷聲匿跡,也必然會成為貝尼亞執政後的重大挑戰。

民進黨政府可能是擔心貝尼亞就職後,迫於形勢改變選前宣稱將與我國維持邦交的承諾,進而轉向中國大陸。於是趁貝尼亞就職前,預先告知我政府未來的承諾,讓貝尼亞感到滿意,並強化其對抗親中勢力的底氣。

假如此行是貝尼亞主動要求,則更值得我方警惕。貝尼亞明明知道因為尚未就職,此行無法與我政府簽署任何協議,卻急於來台,顯示其求好心切,對於我與巴拉圭新政府的合作計畫期待甚殷,而且急於獲得我方的承諾,向巴國選民證明與我維持邦交是正確的決策。

貝尼亞在離台前的記者會中強調他是親台派,未來5年將強化雙邊關係。但是誰能保證貝尼亞執政後不會改變立場?過去與我斷交國家的執政者,大多數都是親台派,但是在權衡國家利益後,還是選擇與中共建交。

宏都拉斯總統秀瑪拉卡蕬楚當選後,蔡總統也是指派賴清德前往參加其就職典禮。宏國在本年3月25日宣布與中共建交後,卡蕬楚於6月9日赴大陸進行國是訪問,除會見習近平外,還見證宏國與大陸簽署19項備忘錄及合作文件,涵蓋一帶一路、經貿、農業、科技、文教等諸多領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陸立即開放宏國白蝦進入大陸市場。

宏都拉斯的外交動向,以及與中國大陸的經貿往來都看在貝尼亞總統眼裡,難免產生對比心態。民進黨政府把邦交國當成選舉工具。由此看來,蔡總統執政後我連斷9個邦交國也就不足為奇了。(作者為退休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