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當濫好人!心理師教大家4原則建立心理界線,擺脫「好人症候群」

你是大家口中的「好好先生、好好小姐」嗎?事實上,什麼都好說話的「好人」,可能是罹患了「好人症候群」!心裡諮商師建議民眾要找到自我價值與界線,可以當好人,但不要當濫好人;臨床心理師則提供大家「自我檢視6大問題」,分辨自己是否有好人症候群,並教大家用4原則建立心理界線,在人際關係界線上做「有界限的善良」。

有些職場或人際團體喜歡強調「我們是一體的」、「大家庭」,不僅薪資福利有差,當試圖討論權益或工作劃分時,很多人會強調「不要計較」,導致自己承擔過多不屬於份內之事。而總是一再退讓忍讓的一方,總想著自己已承擔過多、盡心盡力、做牛做馬,怎麼別人這樣對自己?

心理界線不明確 導致生成濫好人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精神科臨床心理師黎姿嫻表示,臨床上遇到非常多罹患「好人症候群」的病患,事實上好人症候群並非一種疾病,而是種「情緒困擾」,是「心理界線」不明確,這樣的人常侵犯他人也容許自己被侵犯。

杏語心靈診所副院長陳靜怡表示,之所以成為大家口中的「濫好人」,有可能是家庭環境中父母對朋友或任何事都難拒絕,導致小孩也塑造養成同樣的模式;也可能從小家中兄弟姊妹眾多,怕被搶走關愛,比較容易用討好犧牲付出的方式讓大家更愛他,長大後將這樣的方式延伸到工作環境;也可能是本身特質容易心軟,自信心低的人害怕被別人討厭,若自信心不低,則是怕看到別人失望的眼神,覺得舉手之勞沒關係,結果不斷在妥協,久而久之失去自我的界線,變成濫好人。

陳靜怡指出,這些一直被人覺得「可以凹」的好人症候群患者,通常是對於自我價值還在成長和建立的軸線上,對於心理的界線模糊,因此容易被侵犯,有時是因恐懼權威、有時是怕不被喜愛,擔心後果只能服從,但在服從後又一邊生氣,氣別人不對他平等對待,也氣自己沒有勇氣拒絕。

黎姿嫻解釋,所謂「心理界線」就好比一棟房子的圍牆,房子裡的東西別人不能亂拿,如果圍牆是鋼筋水泥,那外界就不易影響到自己,但若圍牆是低矮木欄,一點風吹草動就容易受干擾。究竟自己是否有建立好「心理界線」?是否也是「好人症候群」的其中一員?她特地歸納出6個問題,提供民眾自我檢視。

◎好人症候群自我檢視6問題

1.你是好好先生/小姐嗎?在多重的人際角色裡,你總想當好人嗎?

2.你為他人的付出,與身旁其他人也遇到類似情境時,顯得太超過、太多嗎?

3.你總覺得要對身旁的人交代或為他們的事負責嗎?

4.你心裡常會閃過「這是我應該做的」念頭嗎?或是無論被指派什麼工作時,第一時間都會答應下來?

5.你常覺得疲憊不堪,事情永遠做不完嗎?

6.你覺得你人很好,但都沒有得到應有的感謝或回報嗎?

切斷界線並非切斷人際關係

黎姿嫻表示,「惡有惡霸,善也有善霸」,那些界線不明確的人,常侵犯他人,也容許自己被侵犯,當他們侵犯他人時,揮舞著「為你好、幫你、替你擔心…」等大旗,實則侵犯你,當你試圖拉開距離,就用「愛計較、態度不行、拒絕人家的好意、不知感恩…」來指責你,這就是「善霸」。

多數人對心理界線的誤解是認為「一旦我設立界線就是切斷人際關係」,實則不然,我們都被教導付出與善良是美德,但也請記住要做有界線的善良。設定界線有如訂好遊戲規則,更能區辨人我,哪些事與自己有關,判斷該付出到什麼程度,才能互敬互愛,關係才能長久。

究竟該怎麼設定心理界線,讓自己不要變成善霸,也不要被善霸侵犯呢?黎姿嫻提出設定心理界線的4項原則:

1.不要為誰犧牲、不要為誰擔憂、不要討好誰,做自己真心、願意、能力範圍內的事

所謂的「真心、願意」就是「我想做才做,一切先問自己想不想」,行為不是為了別人或社會評價。為了保有心理界線守護自己,我們該時刻提醒自己:要把「我」放大。這個世上要妥協、犧牲、退讓的事很多,既然要取捨,管選擇犧牲什麼,更需要明確的界線來守護自己,時刻記得好好愛自己。

其中,有些人習慣為他人擔憂,基於這樣的擔憂而去做很多幫助他人的事,但有時擔憂就是越界、侵犯他人而不自知。擔憂隱含一種我高你低、我會你不會的優越感,通常就是人際衝突的開端。建議以關懷取代擔憂,如果你認為對方需要協助,請你先問他是否需要幫忙、要幫到何程度…等,再決定你的應對方式。

2.試著去區辨事情的輕重緩急、人際的親疏遠近

可以畫一個同心圓,從圓心開始,最中間最重要的部分是自己,越往外延伸表示對自己的重要性越低。愛己而後愛人,自己照顧好後,才有能力去照顧別人。學習分配時間、精力、金錢…等,優先顧好包含自己在內排序前幾名的對象與事物。認清自己的限制,沒有人可以全盤的掌握。

3.標記自己的情緒或身體狀態

你不爽嗎?你感受很差嗎?或是跟某人相處或遇到某事時,總覺得哪裡怪怪的卻說不上來?對方做了某事讓你感受到什麼嗎?抓住立即的情緒非常重要,你的立即感受在告訴你,這件事有問題,就該有警覺心。

4.了解法律

法律的存在就是在界定人的行為規範,法律是一個界線,略知法律可以讓我們評估當前情境,會更知道拿捏界線,有時善霸會強調自己在做對的事,殊不知所謂對的事根本有違法的疑慮,是在侵犯他人,當你略知法律,你會開始笑看眼前的鬧劇,心情跟著海闊天空。

陳靜怡強調,找到自我價值和心理界線並能彈性應對,是一個健康的人很重要的基礎,要讓他人明確知道自己的原則所在,「可以當好人,但不要當濫好人」;黎姿嫻也請大家好好愛自己,劃出輕重緩急、親疏遠近的心理界線,先照顧好自己,才有餘力照顧其他重要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