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誤解豆腐了! 譚彥「撥亂反正」 出版英文豆腐美食

「美國朋友談起豆腐,只知道用烤的,難以下嚥,或只當素食料理,讓豆腐無法融入肉食為主的美國,聽了就心痛。」華裔作家譚彥(Angela Chang)日前表示,為了「撥亂反正」,歷時十年撰寫的英文豆腐美食書今年終於出版,帶領各族裔與華人子女了解中華豆腐佳餚的博大精深。

譚彥生於中國大陸,成長於台灣,大學就讀靜宜學院(現為靜宜大學)外語系,由修女指導練得一口好英語,1966年移民來紐約順利取得教育與英語文學碩士,並成為老師。她表示,教學大部份時間都在寫教案,真正興趣還是寫書,本來早就找好出版商要出書,結果對方倒閉,幾經波折才找到台灣一家出版社,2000年出版她第一本食譜「家庭宴客食譜 」,全書中英對照,向外族裔介紹華人飲食文化。

最新出版的英文食譜「豆腐美食」(Delicious Tofu)是她第四本著作,同樣是「十年磨一劍」,耗費逾十年蒐集素材與結合東西方口味,希望導正美國人對豆腐的錯誤認識,讓華裔二代傳承中華飲食文化。

譚彥表示,最早把豆腐介紹給美國人的是日裔青柳昭子(Akiko Aoyagi)與夫婿夏利夫(William Shurtleff),在1975年初出版厚重如聖經的「豆腐之書」(The Book of Tofu),對華人沒有多大實用價值,卻讓美國人如劉姥姥進大觀園般,以日式豆腐為師承。此後英文食譜用的全是日式豆腐,調理技巧也讓人難以恭維,甚至有一名越裔美國人出版「亞洲豆腐」(Asian Tofu),所有食譜都是素食,還把豆腐烘烤。

「烤過的老豆腐等於把吸味功能鎖住,再加任何調料都難有美味,嘗過的美國人都說難吃,損害豆腐名聲與形象。」她說,最可笑的是許多美國食譜作者不懂嫩豆腐用法,居然說嫩豆腐不能煮,只能打成漿做沙拉或奶昔,「閉門造車寫出的豆腐料理四不像,還貽笑大方」。

譚彥曾擔任紐約中華國際婦女會舉辦的豆腐烹飪比賽評審,與家庭主婦互相切磋,讓中華豆腐烹調廚藝發揚光大。

她舉例說,豆腐可跟各種美國人喜愛的葷食搭配,例如龍蝦沙拉,可把蒸熟龍蝦的高湯與老豆腐一起煮吸味,再與其他材料拌入沙拉。猶太人喜歡吃的煙燻白魚沙拉(Smoked Whitefish Salad),可結合瀝乾壓碎的硬豆腐,配上烤麵包做成燻魚豆腐餅。另外,許多美國人愛吃豆花,但難以接受薑糖水,她改用水果、熟麥片與鹹味冰淇淋,變成美國風味果香豆花。

對於華裔子女,這本書更如同強化身分認同的尋根之旅,教導他們透過豆腐「文化交流」,宴請外族裔時能端出讓人驚艷的中國特色料理。

譚彥指出,書的副標題為「來自豆腐原鄉的食譜和故事」,就是要強調豆腐早在2000多年前由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在宋朝成為大眾美食,直到今日在台灣深坑老街可找到各式臭豆腐、串烤香豆腐、豆花、豆腐冰淇淋等。她期待有朝一日有製片人能拍出以豆腐為主的電影,「讓大家認識到豆腐在中國出生、成長,再跟華人走到世界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