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年輕人不開心

(圖/shutterstock)
(圖/shutterstock)

縣市長選舉如火如荼進行,候選人學歷和抄襲變成選舉焦點,反而現在最苦悶的年輕人沒有人重視。年輕人日益感到生活壓力龐大,於是大陸的「躺平主義」,西方世界流行的「安靜躺平」(Quiet Quitting),都變成一種流行。

20年前,對生活滿意度調查顯示,通常年輕人和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最高,因為處於中間的人群要為工作、家庭和其他生活問題煩惱。對年輕人來說,因為還在念大學或初入社會,尚未結婚生子,所以他們會更快樂。另外對老年人而言,也許他們覺得生活中的問題終於得到了解決,即使沒解決也無所謂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控制情緒的能力更強,對所發生的事情會更加感激。

不過最近一項由哈佛大學所做的調查,內容包括快樂和生活滿意度、精神和身體健康、人生意義和目的、德行、親密社會關係、財務和物質穩定,在這六項指標中年輕人的得分都是最低的。

調查結果反映了年輕人長久以來存在的心理健康危機,因新冠肺炎大流行而惡化。但更嚴重的是,除了精神健康,年輕人的身體健康、社會聯繫和其他衡量指標都比其他年齡組更差。這非常引人注目,非常令人不安。

年輕人自認為健康比不上其他年齡族群,這該如何解釋呢?研究者說,年輕人認為自己身體不健康,這必須考慮到2022年1月的背景,我們仍處於COVID-19大流行之中,Omicron的高傳染力使得前一波沒有被感染的年輕人紛紛染病,也再次使社交和社區互動變得非常困難,所以年輕人自我認為的身體健康狀況才如此之低。

此外年輕人也感到非常孤獨,他們的社會聯繫度最低。那些年長的人早已經建立了他們可以利用的關係和社會網絡,但處於人生起步階段的年輕人正試圖建立社會關係並試圖加入社團,而新冠大流行下這樣做的機會要有限得多,大多時候只能透過視訊會議軟體來開會或連繫,人際關係無法建立。

年輕人對生活不滿意其中一些原因是金融和經濟的,現在年輕人的就業前景並沒有特別亮麗,學貸等教育債務一直沉重地壓在年輕人身上,所以為什麼美國總統拜登想要赦免學貸。此外城市的住房成本飛漲,成家大不易,雖然大多數的Z世代仍想要擁有自己的房子,但感覺遙不可及。

政治兩極分化也有影響,很多群組不談政治,否則一定打架,社會甚至家庭因政治而分裂,讓年輕人很難受。此外俄烏戰爭、對氣候變化的擔憂、兩岸的不穩定,都讓年輕人高興不起來。

(作者為台北商業大學前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