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50每年須建造或改裝3500艘綠色船舶 提高造船廠產能是關鍵

根據英國航運相關網站引述,最新一份報告指出,提高造船廠產能對在未來二十五年內讓數千艘綠色船舶加入全球船隊至關重要。

這份報告估計,到二○五○年,每年須建造或改裝超過三千五百艘船,但造船廠數量在二○○七年至二○二二年間減少約一半以上。航運業排放量約占全球人類活動排放量的三%,該產業致力於實現嚴格減排目標,而實現這些目標需要多種策略,包括提高能源效率措施、採用替代燃料、創新船舶設計與推進方法。

報告顯示,脫碳為一個需兼顧新技術與現有工作方式的產業帶來各項挑戰,例如該行業需開發基礎設施以支援使用替代燃料船舶,例如加油與維護,並逐步淘汰化石燃料;至於碼頭營運商與船員處理可能有毒或高度危險的替代燃料也存有潛在安全疑慮。

據貿發會議《2023年海運審查》(UNCTAD’s Review of Maritime Transport 2023),由於整併造船廠數量已從二○○七年約七百家減少到二○二二年約三百家。

報告顯示,中國大陸、韓國與日本負責建造幾乎全球載重噸位訂單,而更嚴格環境法規、新的船舶節能技術及向替代燃料過渡正在推動每個船舶領域對建造商的依賴;貿發會議表示,許多造船廠正努力吸引訂單。

安聯商業船體部全球產品負責人Justus Heinrich指出,隨著對綠色船舶需求增加,造船廠產能是否增加成為一大關鍵,目前這種運能受到等待時間長、建築價格高所限制。他認為,造船廠產能限制,可能會對維修或維護產生連鎖反應,受損船舶或出現機械問題的船舶,恐將面臨長期延誤。

機械損壞或故障是運輸事故最常見原因,到二○二三年,機械損壞或故障占全球運輸事故一半以上,約一千五百八十七件。

安聯《2024年安全與航運評論》(Allianz Safety and Shipping Review 2024)強調,從長遠觀察,全球航運船隊脫碳仍是一項重大挑戰,二○二三年全球有廿六艘大型船舶損失,是該產業有史以來最低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