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中科院長爆內幕:美曾阻止我研發雄三飛彈

陳水扁總統視導中科院。摘自龔家政先生訪問紀錄。
陳水扁總統視導中科院。摘自龔家政先生訪問紀錄。
前中科院長龔家政。本報資料室
前中科院長龔家政。本報資料室

前中科院長龔家政在回憶錄指出,美國認為我是潛在的魚叉飛彈採購客戶,因此,在中科院研製射程較遠的雄風三型反艦飛彈期間,美曾拒絕提供高密度戰略性航空燃油、陀螺儀等關鍵裝備,阻止我研製雄三飛彈。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近日出版《龔家政先生訪問紀錄》,書中首度曝光我第一枚地對地彈道研發試射內幕。以下是重點內文:

除了雄二和雄二E,我任內也進行雄三的研發。雄三與雄二最大的差異就是以衝壓式引擎作為續行推進系統,是超音速的海對海反艦飛彈。原本我們研發過程中,申請向美國採購的一種叫做JP-10的高密度戰略性航空燃油,美方知道我們進入最後階段,一旦成功就會做量產的打算,因此通知將不再出售給我們。

其實中科院在當時採買飛彈的零組件時,常常受到很多阻撓,因為國際上有一個「飛彈技術管制協定」(Missile Technology Control Regime MTCR)組織,是由美國主導的聯盟,目的在規範、管制各國飛彈技術輸出與擴散,我們不是會員國,被排擠在外。

有時候我們採買的國防武器,即使是只打300公里的飛彈的零件或組件,買方時不時就祭出MTCR來刁難,連日本也是該組織會員,有些敏感性的零組件他們也不會賣給臺灣。

我們花錢購買武器的零組件做研發,需要數量有重重限制,在價錢方面又是被予取予求,真是很沒有道理。於是我問我們的化學所,可不可能由我們自己做JP-10。他們說改裝一些實驗室的設備,提煉出來應該沒有問題,可是量會很少,實驗室的東西無法量產,要滿足飛彈的用料可能曠日廢時,不敷所需。

但我當下就決定由我們自己來做,花費大約一千萬增添實驗室設備。隔了兩三個月,燃油做出來了,可都是一滴一滴的從試管流出來。我說沒有關係,我們可以做到就很好了,這表示我們國家是有這個能力做出這種高密度戰略性用途的燃油。然後我就在院會公開告訴大家,我們自己做出了JP-10。先前雄三的研發製造過程都是機密,這種狀況有如每人一畝三分地,大家各自埋頭苦幹。我宣布化學所成功做出需要的燃油,不用再依靠國外進口了。我很清楚只要我一公開,一定會被傳出去。果不其然,不到兩星期進口商就來了,好言勸我們再申請一次,說他們會再跟美國協調,結果美國同意了。我們付出的代價就是花了一千萬,花了一些時間改裝實驗室,徹底解決了雄三飛彈推進劑的問題。

雄二和雄三飛彈裡面都需要陀螺儀,它的準確度和穩定性是射控系統裡面非常關鍵性的組件。依據精密度,目前的陀螺儀有五級:低精度陀螺儀〉10°/h;戰術級陀螺儀1~10°/h:中精度

陀螺儀0.1~1/h:導航級陀螺儀0.001~0.1°/h;戰略級陀螺儀<0.001/h。美國只賣給我們精密度1度的戰術級陀螺儀,也就是用在民航機導航或軍事的近程戰術武器系統。精密度1度打近

程1到200公里目標時,影響不是很大,但是打遠程就會有很大的偏差,影響命中率。

戰略性武器的陀螺儀需要0.1到0.001度的精度,打遠距才能維持一定的精確度。飛彈和潛水艇的陀螺儀是用來指引方位,比商用的要更精準、更穩定。後來美國突然連1度的陀螺儀都不賣給我們,這樣一來,我們岸置的雄風飛彈就會無用武之地了。我會提議是否能在我們高

階的軍售會議,也就是華美會議中,將精度0.1度的陀螺儀列入清單,可是有經驗的人告訴我,我們列了也不會被接受,美方不會賣給我們如此精密的陀螺儀,那樣會影響軍售的利益。

例如魚叉、戰斧等飛彈我們都是潛在的客戶,如果我們的雄二或巡弋飛彈研發不成,就只能向他們購買了。這時候恰好有個機緣。我們的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裡面有位美國退休歸國的某博士(姑隱其名),他在美國某國防產業會經帶領製作光纖陀螺儀(FOG),而且是做核子潛艦的陀螺儀,那是精密度更高的陀螺儀,因為潛艦在海底潛航的時間長,距離遠,需要顧及的因素更多。光纖陀螺儀可以敏銳感應方向的變化,提供十分精確的轉動資訊,而且比較不受軸間振動,加速度與衝擊等因素干擾,可用在高效能遠距離戰略導航級系統。

我親自去拜託這位專家,請他協助研製光纖陀螺儀,他說他是民進黨員,我說郇就更沒問題了,中科院不分黨派,最後就做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