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北榮院長以病為師 病人永遠放第一位

台北榮總前院長張德明,是全台第一位獲得美國風溼免疫大師獎的醫師,他說,風濕免疫這一科別症狀非常多元,反而燃起他的興趣。退休後的他,每個星期還是固定在醫院看診,深受病患信任,不少病人都跨縣市來台北掛號看診。

把診間氛圍營造得像老朋友聚會,這是張德明醫師的看診風格。

患者家屬:「媽媽變瘦,他也知道,對啊,我就覺得,有些醫師是,他不讓我們,不會聽我們講,然後院長是會願意聽我們講的。」

患者:「我是從新竹過來,第一次我拿我原來的藥給他看,他就告訴我說,哪一些該吃哪一些不用吃,很信任他,因為我覺得他給我一個很好的觀念,不是藥吃多就好。」

台北榮總前院長 張德明:「我從50歲一直到65歲退休,都在當院長,那但是我的醫療(門診)都沒有丟下來,我一直提醒自己,絕對不要忘掉專業,因為行政(職)是暫時的東西。」

行醫將近40年,全心致力於風溼免疫疾病,回顧初衷,竟是誤打誤撞。

台北榮總前院長 張德明:「我們只是畢業選到內科,但是你選擇哪一個科是(隨機)輪流,所以第一個月就剛好在風溼免疫。」

命運帶著張德明入門鑽研,這科別有200多種疾病,症狀多元不好診斷,但反而燃起他的興趣。

台北榮總前院長 張德明:「這個科有興趣的地方是在它的千變萬化,比如心臟科,它可能就是心肌梗塞、心律不整,病相對地是比較集中的,但風溼免疫科,它可以侵犯到全身的器官。」

連醫生都覺得充滿挑戰性,何況是患者,因此八年前他開設了粉絲專頁。

台北榮總前院長 張德明:「台灣的醫療是沒有辦法有這麼多時間在門診去講清楚,那這個時候我們能夠做的事情就在後線,我再來補文章,讓他(患者)不會沒有辦法得到充分的資訊,而影響到他的治療。除了醫療之外,心靈的那一部分非常重要,所以我就會用一篇人文、一篇醫療。那個畫是跟我的文章配的,要有一點點的意境,跟有一點點的豐富性,也許會有人會覺得他有所觸動,對他會有幫助。」

始終把人擺在第一位,這也是他這麼忙,還要回學校春風化雨的原因。

台北榮總前院長 張德明:「我們一直講說,我們看的不是一個疾病,我們看的是一個病人,醫病之間的關係維持,對於這個疾病的預後是非常重要,他能夠信任你,他才能夠照著你所開的藥去服用。」

在醫界當上院長,在學校獲得優良教師,研究發表270篇,出2本書,更是全台第一位獲得美國風溼免疫大師獎;如今退休2年,他的生活寫照,退而不休,持續前行。

台北榮總前院長 張德明:「哈佛的教授跟我講,是叫Never Retire(永不退休),所以我在這次新書發表會我也有講,我的字典裡面沒有退這個字,只有進。」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正月十五小過年 鬧元宵賞花燈習俗是這樣來的
馬頭山大批遊蕩犬 獵捕白鼻心.穿山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