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國發會主委管中閔:台灣可以有前瞻計畫但不用到8800億元


撰文=陳怡樺(攝影/陳怡樺)

行政院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至今仍爭議不休。國泰金控日前發布6月國民經濟信心調查結果顯示,幾近七成、高達66.9%的民眾不認為前瞻建設可以有效提升台灣的國際競爭力,尤其占了大部分預算的軌道建設支持率更只有6.4%,國泰金控台大產學合作計畫團隊主持人也是前國發會主委管中閔直言,「台灣可以有前瞻計畫,但不需要花到8800億元。」

舉債發放消費券VS.的舉債蓋鐵道是「五十步笑百步」

蔡英文政府上任超過一年,這段期間接二連三提出不少產業、內需相關的財經政策,不過從所謂的「5+2+2產業」再到前瞻基礎建設,看在曾經擔任過國發會主委的管中閔眼裡卻都只是「倒退嚕」的作法。他說「這些政策跟70年代的政策毫無二致,但當時的政府有資源、現在沒有。」

不過,離開國發會,現在回到台大任教的管中閔可能忘了,2009年馬政府用特別預算舉債發放800億元的消費券,雖然說當時的經建會主委(國發會前身)是陳添枝,不過學界都知道提出消費券這件事情,其實是來自管中閔的點子,如今角色轉換,當年舉債發放消費券的批評今天舉債蓋鐵道,似乎是「五十步笑百步」,管爺要刮別人鬍子前可能得先把自己的鬍子刮乾淨。

其實從國泰金控的信心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民眾對於景氣現況、展望的樂觀指數都呈現小幅下滑,但就六個月移動平均線來說,民眾對景氣仍有一定程度的信心。不過,要如何維持趨勢一直向上走,撇除國際因素影響之外,管中閔特別點出,關鍵在於國內財經政策的「執行力」,將會深刻影響台灣未來的經濟表現。

前瞻軌道建設支持率只有6.4%

管中閔表示,他離開政府部門之後,事後自己做了很多反省,同時也體悟到政府做事最重要的是考量「可行性」,而不是「理想性」,政策不必想要一步到位,因為公共政策從規劃、編預算、通過再到執行,這中間還有很長時間的落差,若後續有指標性的成功案例,才有可能會對經濟實際產生效果。

外界對前瞻基礎建設還有諸多疑慮,過去有外資天后稱號的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也忍不住補充說道,除了執行力之外,「溝通力」也非常重要。她舉英國脫歐公投為例,其實當時很多人對於脫歐的始末完全不了解,不明不白就去投票了,投完票才想說要了解這是什麼,讓當時搜尋引擎排名第一名的關鍵字就是「脫歐」。

政府做事「可行性」優於「理想性」,更重要的是「溝通」

「不管服貿、貨貿還是到現在的前瞻建設,部會應該多花點時間讓民眾了解,其實這樣對政策本身也比較好,」程淑芬說。

而國泰金控22日也發布第二季經濟氣候暨金融情勢展望報告,針對今年的經濟成長率預測值維持在2.1%不變,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今年6月,以及第3季的經濟氣候都是陰天,代表的就是經濟成長動能有轉弱、下降的風險。

進一步談到台灣的經濟困境,管中閔認為,經濟若要活絡就應該讓市場機制、價格機能恢復。台灣過去在經濟發展的過程當中,逐漸從市場機制走到「完全計畫」的方向,像是對勞動市場、物價調整有過多的限制,「連魯肉飯都不讓人家漲,」長久以來造成物價偏低,薪資當然就更加漲不動。

管中閔強調,想要經濟熱起來,就不要對市場管制過多,鬆綁對經濟的管制,自然而然就有好的、適合的產業出現。

延伸閱讀

■  食安第一?台灣將成為亞洲第一個開放基改馬鈴薯進口國家
■  前瞻悍將葉宜津 要以交通、農業、兒少津貼爭取台南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