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清大校長:全台血汗大學 急診中

二0二三台灣高教雙語教育論壇大合照。(教育部提供)
二0二三台灣高教雙語教育論壇大合照。(教育部提供)

賀陳弘提3大解方 籲搶救台灣高等教育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清華大學前校長賀陳弘直指「台灣都是血汗大學,目前大學都正處在急診室」,並提出三大解方,包括建立合理學雜費調整機制、強化大學自治、公私立大學合併等,呼籲搶救台灣高等教育。

賀陳弘應清大科管院長林哲群邀請,在EMBA課堂上專題演講時分析,大學正面臨內憂外患,外患是少子化、全球化、新科技橫空出世等,內憂則是財務結構嚴重欠佳、大學數量太多而不分類,未落實大學治理等,政府應對大學的管控應以「低密度」為原則,若嚴刑厲法,將讓大學退化為行政機關工具。

賀陳弘指出,目前台灣培育一個大學生每年平均約三十萬元,少的僅十到二十萬元,由於學雜費太低,台灣等於用二個幼稚園學生的費用在培養一個大學生。也舉例南韓培育一個大學生的成本為七十至八十萬元,日本則超過一百萬元,台灣連三分之一都不到,所以各大學都是以血汗拚搏。

賀陳弘強調,「不合理的低學費,正在謀殺台灣的高等教育。」台灣高教財務的兩隻腳,分別是政府補助與使用者付費,定期調整學雜費的合理機制,是挽救台灣高教必要的急救措施。

賀陳弘建議,公私大學合併是突破式創新作法,也有法源可行性,退場私校的教學單位停辦或重新整理併入公校,校產與部分人員轉以法人方式附屬於公校,相對的可延伸產學創新條例的附屬學院模式,像歐洲大學聯盟里斯本宣言,大學可設法人機構,讓私校成為公校附屬法人與公校合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