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投入620億建設道路、污水、公園綠地 林右昌:都是地方政府最需要的

內政部長林右昌。(資料照片)   圖:營建署提供
內政部長林右昌。(資料照片) 圖:營建署提供

[Newtalk新聞] 內政部長林右昌今(28)日表示,中央在106年起依據「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其中,內政部負責包含「提升道路品質」、「全國水環境改善」及「城鎮之心」共三項主要建設工作,至今投入約620億元經費。他強調,前瞻計畫的推動,是要翻轉各縣市因資源不到位,而導致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狀態,透過此計畫可以鼓勵縣市攜手合作,共商跨縣市及具有延伸性的規劃,完善在地相關建設,還能夠發展轄內新亮點。

林右昌指出,前瞻計畫推動三大方向至今,道路品質改善方面全台已執行330億元、逾1,700件工程,總長度超過800公里;雨水下水道部分,改善長度約68公里、都市接管用戶達4.8萬戶,增加都市滯洪量超過31萬噸;另外,前瞻計畫也挹注地方42億元經費,除辦理污水處理廠功能提升等水質改善工程,並將污水妥善處理;城鎮之心計畫則協助地方進行城鄉環境改造工作。

林右昌表示,民眾每天通行的道路空間,在前瞻計畫的支持下,提升道路品質計畫從1.0到2.0階段,從106年至今(112)年6月底,共執行了330億元,並借重身心障礙團體的力量,落實道路無障礙通行品質提升的工作,推動包含友善通行道路及無障礙環境建置,讓不同族群的用路人都能暢行無礙,目前累計改善無障礙人行通行長度約572公里,排除公共通行障礙物約1,700餘處;整合共通管(線)溝,讓管線下地長度近8.5公里,能有效降低道路開挖次數,確保路面平穩;設置同時也搭配城鄉景觀進行綠化工作,綠化總面積約8.3萬平方公尺。

林右昌說,具體成果包含:苗栗縣雙城-頭份竹南城市慢行路網的建置,增設安全庇護島、斜坡道及行人穿越道等設施,創造路權友善的通行道路;六都方面雖然發展較成熟,但對於路口安全的建設中央也積極補助,例如台中市清水區橋江北街一段(中華路至中央路)就是藉由前瞻經費來完成人行道新設及拓寬工程,強化9處路口安全設計,保護民眾通行安全。發展成熟度最高的台北市,前瞻計畫則協助忠孝東路東西向路口改善工程,中央補助約8千餘萬推動;另外,新北市「美學示範基地」,從板橋及府中捷運站,再連接到林家花園,沿途的人行步道及自行車道的改善與串聯;以及淡水區重要道路中正路及周邊著名觀光景點如漁人碼頭、紅毛城等通行空間的優化,中央補助約3億元給新北市政府,促各項環境提升工程的推動。

林右昌指出,因為道路改善必須具有延續性,而且要突破過去分段施工及改善的思維,並以街區、街廓為改善單位,因此,未來會逐年編列近400億的改善經費,逐步擴大以學校、醫院、公園及交通場站周邊為核心,推展步行環境串聯工程,完善地方重要據點的路廊,提供民眾可以安全、安心通行的路網,讓人民真正感受到改善的效果。

污水與河川工程已執行192億 水工程55案今年底全部竣工

林右昌表示,前瞻基礎建設「水環境建設」工作內容,主要補助地方政府設置污水截流設施、污水處理廠功能提升等水質改善工程,包含:推動雨、污水下水道及再生水建設,加速用戶接管及改善生活環境,並結合河道兩岸景觀工程,已創造出 123 公頃可供民眾親近的水域環境,從106 年截至今年 6 月底已執行 192.3 億元,共補助全國 532 案(雨水 474 案、污水 55 案、再生水 3 案)。

林右昌進一步說明,除了民眾生活品質提升外,營建署也提早思考因應世界氣候變遷的對應之道,以「縣市管河川及區域排水整體改善計畫」來說,特別融入「都市總合治水」概念,與各縣市通力合作完成雨水下水道改善工作,並配合設置滯洪池及低衝擊開發等設施,強化國內防汛抗旱能力,有效減輕民眾生命安全及財產受到自然威脅的風險。

林右昌以宜蘭為例,轄內壯圍鄉部分區域地勢低窪,每逢豪大雨就會發生淹水,影響人民生命安全及造成財產損失,整體改善經費高達 3.9 億元,經提報前瞻計畫後,中央核定補助約 3.2 億給宜蘭縣政府,經由新建的抽水站及抽水設備,具體解決當地飽受淹水之苦的難題,也讓民眾得以安心生活;另為強化新北市中和區的防汛量能,在德壽公園設置滯洪池,經改造後,最高可容納 1萬2,340 噸的滯洪量,能有效降低大安圳東支流及周邊地區排水系統負擔,也結合在地休憩需求,形成兼具防洪與休閒娛樂的公共空間。

林右昌補充,近年來國內面臨水情不佳的時刻,再生水總是適時發揮供應穩定的特點,協助水資源調度的工作,讓台灣能挺過乾旱的時刻。中央為擴大再生水建設推廣效益,除了11座公共污水處理廠再生水推動計畫外,另外,行政院也同意再新增 5 座,包含高雄市岡橋廠、新竹縣竹東廠、新竹市客雅廠、桃園市中壢廠及文青水園廠,共 16 座污水處理廠,推動期程為 110 年至 115 年,未來營建署會繼續辦理污水下水道及再生水建設工程,也請民眾共同支持這項重要的公共民生基礎建設。

在地最需要的公園綠地 中央已投入97億建設

林右昌說明,該計畫在前瞻建設第1至4期特別預算編列約125億元,至今已核定補助847件,綜觀全台各縣市的執行成果,共完成綠美化約60.34公頃、人行徒步空間約9公頃及改善公園綠地約18公頃等,前瞻計畫推動至今年6月底已執行約97.44億元。

其中,新北市金山區中山溫泉公園、新竹公園、雲林縣斗南火車站倉庫群改造為民眾休憩空間的璀璨斗南之心計畫及口湖鄉椬梧城鎮之心人文景觀再造、台南市鹽水月津港、屏東縣民公園、宜蘭縣礁溪生活之心、與台東南迴驛建設等計畫,皆在城鎮之心的補助經費協助下,提升及改善民眾的生活環境,同時還獲得國內台灣景觀大獎、金質獎及國外美國繆思景觀設計等大獎肯定,也培植出城鄉設計美學的軟實力。

最後,林右昌表示,地方政府透過前瞻計畫,積極檢視地方發展及建設的需求,透過特別預算的支持,加上民生基礎設施的建置,有效平衡城鄉發展,為民眾生活帶來正向發展,好的道路環境可以讓大眾暢行無阻,好的雨污水及再生水處理設施,可以守護公共衛生及自然環境的永續;城鎮之心在推動工程實質改造前,讓地方政府及居民透過參與和討論,凝聚在地共識,構思未來美好生活的想像,並具體實踐,不單是硬體建設,還有包含國人生活美學素養提升、生態環境共生等軟性成果。未來,中央與地方會繼續攜手合作,為國人創造更安全、安心的美好生活。

查看原文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馬英九出席世界年會 「中華民國前總統」身分演說博滿堂彩
快訊》行政院:陳吉仲接農業部長 薛富盛接環境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