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衛生署長:利用AI人工智慧讓台灣生技產業彎道超車

幾乎可以用「橫空出世」來描述在2023年才突然崛起的ChatGPT這個「AI人工智慧新代名詞」,在全球引爆的熱烈的討論和關注,彷彿沒提到或使用ChatGPT這個「AI新代言人」就顯得有點落伍了。

今年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io Taiwan Committee),再次提到AI在全齡科技產業的運用,顯示AI人工智慧已經在快速發展、滲到透各領域,各界都紛紛尋找AI人工智慧的創新應用商機。目前全球發展AI人工智慧最重要的二家公司AMD (總裁蘇姿丰) 和輝達(nVidia 總裁黃仁勳),都和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有很密切的關係。

利用AI人工智慧加速藥物的開發,是未來全球生技產業很重要的發展模式,摩根史坦利估計,10年內,生技醫藥產業每年可能花費500億美元在AI領域,以加速藥物研發。事實上,近年來COVID-19疫情席捲全球,AZ與Moderna 均透過AI的協助,加速疫苗的研發速度。

AI可以做很多事情,發展藥物也可以導入AI技術,利用AI的運算和分析,加速新藥的篩選、開發。同時可以透過篩檢基因資料庫,找出哪些藥物適用於哪些類型的人,這樣就更有機會達到個人化醫療、精準醫療的目標。

目前國際藥廠都在測試「生成式AI」為藥物開發測試全新的化學和生物結構,就像給ChatGPT一些相關文本,它就能譜寫新的文章一般。除了有機會加速新藥的篩選外,AI人工智慧也可以幫助受嚴格法規規範和腦力密集的生醫產業解決長期以來的效率問題,甚至縮短新藥探索的時間、增加新藥開發成功的機率。

台灣應啟動小國大戰略,將生醫產業結合AI ,展開彎道超車方程式。台灣的醫療、公共衛生水準在亞太地區首屈一指,如果能透過政策引導和國家資源的投入,應該可以利用AI來推動生物醫學科技的加值應用。例如利用AI結合健保資料庫,發展輔助診斷系統…等,將有機會讓台灣的生技產業彎道超車。

目前無論是黃仁勳總裁或蘇姿丰總裁,二位全球AI人工智慧的領頭羊,都是將目標放在電子、科技產業、娛樂產業的AI應用,尚未進入他們不熟悉的生物醫療醫療產業。如果我們能透過一些對話和機制,促使他們將AI人工智慧運用在生醫產業、醫療科技,或許有機會讓他們挹注更多資源和目光在醫療科技領域或生技產業,政府責無旁貸也應大力投資,讓台灣可以彎道超車,創造更多的商機。

作者簡介_涂醒哲

生技中心董事長、前衛生署署長、前疾病管制局長,台灣疫苗推動協會創會理事長


更多今周刊文章
00922日成交量突然暴增11倍,背後原因?陳重銘解析:0050 vs 00922 市值型ETF怎麼挑
全台停班課一次看/小犬颱風進逼,這些縣市都有颱風假!入夜後風雨增強,哪些明天繼續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