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烏克蘭!台灣醫療團在這3大任務看見「韌性」

「我的國家在打仗,為什麼你們還要來?」這不只是台灣的第一次,也是亞洲國家第一次前進烏克蘭的醫療團。在NGO團體協助下克服種種困難成行,這場醫療外交除了拉近台灣與烏克蘭的距離,也再次讓世人看到台灣的醫療能量Taiwan Can Help,並帶回來烏克蘭面對戰爭物資調配經驗與不掘不撓的精神。

俄烏戰爭至今依然看不到盡頭,但烏克蘭境內的醫療資源大多早已移往前線支援,因此,比較沒受到戰火波及的西部地區原有居民,加上東部湧入的難民與傷員,正面臨醫療人力嚴重短缺的問題。我國第一支,也是全亞洲第一個由民間自主派遣的行動醫療團,已完成任務回國,不僅帶回烏克蘭人民身處戰火中不掘撓的精神,更以醫療外交讓烏克蘭感受到8000公里外的友誼,也再一次告訴世界Taiwan Can Help。

馬偕對國際醫療並不陌生,但是這次少了事先訪視才出團的慣例是最大挑戰。此行醫療團團長馬偕醫院急診內科主任暨國際醫療中心主任蔡維德接受《遠見》專訪分享10天前進戰地的寶貴經驗。

醫療團團長馬偕醫院急診內科主任暨國際醫療中心主任蔡維德(左)拜訪穆卡切沃市長Andrity Baloha(右)。蔡維德提供
醫療團團長馬偕醫院急診內科主任暨國際醫療中心主任蔡維德(左)拜訪穆卡切沃市長Andrity Baloha(右)。蔡維德提供

3團體11人聯手3大任務

行動醫療團以馬偕醫院為首,結合「北美路加醫療傳道會」及「臺灣基督教醫療協會」及馬偕醫院聯合組成,並由蔡維德擔任團長。該團在4月17日晚間出發,此次參與人員包括急診醫學科、耳鼻喉科、腸胃科等各科醫師與護理師共計 11 人。蔡維德指出,10天的醫療團任務,其中包括三大重點:

行動醫療站。前往烏克蘭南邊鄰近匈牙利和羅馬尼亞邊界的科羅列沃,進行連續5天的義診。該地由於地屬邊陲,加上長期戰爭,大多數的醫護人員師已被政府召集到前線支援或是在後線直接照護,醫療器材及人力相對缺乏。這5天看診民眾有395位,主要是小兒科、家醫科、急診科、神經內科、腸胃內科及心臟內科。

外科手術示範交流。與位於穆卡切沃擁有170年歷史、 500張病床的天主教聖馬爾丁醫院(St. Martin)合作,針對當地的病患及傷者進行顏面、咽喉及血管瘤手術,共示範執行了5件手術個案。

超音波醫療教學。與當地的醫院及醫學院學生進行超音波的醫療教學,3天內舉辦了兩堂課,初階課程與進階課程合計42人次。

醫療團與醫學院學生進行超音波教學課程。蔡維德提供
醫療團與醫學院學生進行超音波教學課程。蔡維德提供


戰區高風險70人爭相挺進

去年10月,NGO團體北美路加醫療傳道會的鄭博仁醫師,得知烏克蘭醫療物資已經足夠,需求轉為醫療人力時,便跨過太平洋找上馬偕醫院。

為什麼馬偕會接下這椿公益性質、需全部自己掏腰包,出人出力出物資吃力不討好的案子?

蔡維德指出,馬偕醫院成立起源於傳教士的奉獻精神「哪裡有需要我們持續往需要的地方前進,」醫院在第一時間評估了烏克蘭的需求與自己的能力後,很快便答應籌組醫療團。

不過,要籌組醫療團,立刻就面臨了第一個「戰地」的高風險問題,找誰去?誰願意去?蔡維德表示,此行預計停留的是烏克蘭西部大城利維夫,雖然遠離烏克蘭東境的戰區,整體而言仍屬高風險地區,成員的挑選上無法直接指派,只能以自願的方式招募,甚至一開始也沒保險公司願意對團員承保。

行動醫療站服務當地居民。蔡維德提供
行動醫療站服務當地居民。蔡維德提供

去年12月開始招志願的募團員時,出乎蔡維德意料之外的是總共有70位同仁報名,讓他擔心找不到人去的顧慮一掃而空。評估在烏克蘭的醫療行動將是全英文的環境,語文能力成為另一個重要的考量,最後精挑細選出共8位成員,這8位成員可以說是菁英中的菁英。

解決了人選的問題後,出團前一週又因為簽證的問題增加了能否成行的變數。兩國原本協議在醫療團抵達烏克蘭時以「特許」的方式團進團出,卻在出發前一週接獲通知,必需改為核發簽證的方式。也就是醫療團抵達波蘭華沙時,需先到烏克蘭大使館申請簽證,這個臨時變故,讓蔡維德心中有了「拿不到簽證」的最壞打算。

蔡維德不慌不忙的表示「危機就是轉機,」抵達華沙的烏克蘭大使館一行人處理好文件資料送出簽證申請時已經下午5點,接近6點下班時間。大使館得知此團是人道支援的醫療團,就通融趕件一直加班到8點多核發出簽證,與一般辦理簽證至少須費時1~2週時間,可以感受到烏克蘭方面的支持與全力協助善意。

蔡維德打趣的說,經過白天趕辦簽證的折騰,團員每個人腎上腺素都大爆發,當晚大家累得一上床就睡著,充足的睡眠立刻克服時差問題。第二天一早,大家就充滿活力的繼續拉車7小時抵達力維夫,正式展開此次醫療團任務。

醫療團與聖馬丁醫院院長(左6)合影。蔡維德提供
醫療團與聖馬丁醫院院長(左6)合影。蔡維德提供


人民展現韌性感動人心

雖然蔡維德曾有從事國際醫療援助,但以跨組織成團模式到戰爭國家還是第一次,光是事前的規劃溝通協調就花了近半年時間,期間最難的就是突破多種行政障礙。

其次,則是面對出發前可能找不到人選,甚至,最重要的簽證入境問題,可能發生人到了波蘭因沒有簽證就得打道回府,即使事前有準備,但是還是有無法掌握的變數。

此行讓蔡維德印象深刻的,其中一件是許多烏克蘭人問他「我的國家在打仗,為什麼你們還要來?」經過解釋後,烏克蘭人民了解台灣與烏克蘭有類似的處境,旁邊都有一個虎視眈眈的強國。因此,來自台灣的行動醫療團,被他們認為是以行動支持對他們最大的鼓勵。

另一個印象深刻的事是「韌性」,蔡維德看到打仗斷了手或瘸了腳的士兵,一直要求醫師趕快幫他裝上義肢,他想要再回到戰場。而一般人民,也努力的過正常生活,不因戰爭亂了生活步調,但隨時做好準備要上戰場,就連賣場內都有販售槍枝及軍用品。最後,烏克蘭人民也反問他的一句話Are you prepared?讓他感受非常強烈。

目前非官方統計烏俄戰爭烏克蘭死亡人數約 20~30 萬人、超過 100 萬人受傷,西部城市湧入大量由東部移入的難民,各區醫療資源窘迫。馬偕醫院計畫除了行動醫療支援,還將從醫學教育方向著力,針對醫院的醫師或是醫學院的學生深入專業的教學與示範,為下一次再前進烏克蘭預做準備。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誰能讓俄烏重回和平談判桌?歐洲期待中國實質行動
俄烏戰爭一週年》回顧五大關鍵時刻,俄軍都犯低級錯誤?
給敘利亞難民的台灣中心,感動無數大咖的捍衛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