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震主震餘震怎麼分?​什麼時候可以找出主震?中央氣象局解答

「地震這麼大,這是主震嗎?還是前震?」「主震過了沒?」每逢台灣發生有感地震,大家都都會問這個問題。「報地震 - 中央氣象局」透過臉書粉絲團分享地震的「地震序列」定義?

​雖然大家很熟悉「前震、主震、餘震」之類的名詞,但注意,這些用詞都是「地震發生後」分析的觀測結果,不是預測資料。

​什麼是主震?

大致來說,在某個斷層或孕震構造引發一連串地震後,地球科學家會這些地震活動中,找出規模最大(釋放出最大能量)的地震作為「主震 (Main Shock)」。若最大者有兩個,則先發生者稱為主震。

​主震之前的地震為前震(Foreshock),之後為 餘震(Aftershock),它們的規模通常會比主震來得小。餘震可能持續一周、一個月或一年,一般來說,若主要地震的地震規模越大,則餘震數量越多,且持續發生的時間越久。

​如果地球科學家無法判定這群地震中誰是主震,就會稱之為「群震」。例如火山地區,即會因為火山活動而觸發群震。

​什麼時候可以找出主震?

在主震發生之前,沒有人可以確認誰是主震。以下圖的地震活動為例,當某地發生規模 3.2 、規模 3.7 的地震時,以目前地球科學界的技術而言,還沒有辦法精準預測未來是否會有更大的地震(規模6.7)。

​即使如此,區分這些地震究竟是哪一種震,在研究上仍有關鍵的意義,透過地震序列的分類,科學家可以致力探索前震和主震之間的關係、餘震的規律、能量釋放的機制等難題。

因為無法預測,重點都在於隨時做好避難與防災的準備,一收到國家級警報,就必須立刻採取避難三守則。

提醒您地震來襲時的避難三守則:

​1. 趴下(Drop)將頭部和身體壓低。

2. 掩護(Cover)盡量用雙手或物品保護頭部與頸部,躲進堅固的桌子或其他家具下方。

3. 穩住(Hold on)雙膝跪地、雙肘觸地,雙手緊握桌腳。

「報地震 - 中央氣象局」透過臉書粉絲團分享地震的「主震」知識 (圖片來源:報地震 - 中央氣象局粉絲團)
「報地震 - 中央氣象局」透過臉書粉絲團分享地震的「主震」知識 (圖片來源:報地震 - 中央氣象局粉絲團)

防災專家單信瑜教你地震防災

接獲到地震發生速報,該如何反應?搖得不大就不用躲嗎?

◤家裡都該備一個防災地震包◢
地震避難包、急救包、防災糧食一次備足!
預防地震 免打孔櫥櫃安全固定器
防傾斜防倒 推薦家具安全櫃
關鍵時刻的防災自救備品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