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黨產高官李遠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新任文化部長李遠在被問到中正紀念堂「轉型正義」時,表明他的幾位長輩是「白色恐怖受難者」。在蔣經國總統時期是國民黨中央電影公司高級幹部的李遠,除了是民進黨政府的文化部長外,現在又突然多了一個政治身分「白色恐怖受難者家屬」,只能說飛快地跟上政治流行時髦。

儘管如此,提到台灣的「白色恐怖時期」,不應該孤家寡人喃喃自語,還是要回到整體歷史環境,才能夠把事情說清楚。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各地燃起共產主義革命的熊熊烈火。1949年中共在中國內戰中獲得全面的勝利,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朝鮮半島陷入3年慘烈的血戰,成為一片廢墟。日本在戰後逐漸重建,但共產黨和左翼的鬥爭依然激烈。至於中南半島,日本戰敗投降後,共產黨就立刻發動武裝革命,直到1975年印支三邦陷共後才告一段落。

1950年春,解放軍已在福建沿岸部署了將近50萬部隊,隨時準備渡海攻台。台灣島內由中共台灣省工委布建的地下組織超過上百個,他們的任務非常明確,組織群眾,進行反國民政府宣傳,配合解放軍渡海進行民政接管工作。

儘管韓戰造成解放軍部隊北調,但台灣內部的共產革命威脅並沒有解除。因此,中華民國政府除了推動土地改革之外,對於島內的中共地下組織採取交戰時必要的嚴厲手段,這是任何國家政府在同樣狀態中必然會做的事。

所謂「白色恐怖時期」應該正名為「紅色革命時期」。比起亞洲各國,兩位蔣總統表現得非常好,不僅讓台灣免於被赤化,更把經濟帶上來,把台灣從貧窮的社會提升成富足的社會,並進而轉化為民主政治。

這是完整的歷史,李遠就是當年中影總經理明驥提拔的黨產高級幹部。明驥曾擔任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心戰科長,他的工作不僅是拍攝宣揚黨國輝煌歷史成就的電影,也提拔青年才俊,推動台灣電影文化。如果沒有明驥,就不會有台灣新電影,也不會有徐立功接棒,從而捧出了李安。

對於李遠來說,那是他文藝生涯最輝煌的一段,他不僅替不少宣揚黨國的電影寫劇本,更在現實中不需要苦求大企業老闆投資,中影就有一堆的劇本讓他寫,得到編劇獎的機率當然也就大幅提高。作為極大受益者的李遠,不知道有什麼好嫌國民黨的?

不幸的是,國民黨走下坡了,一大堆人轉向,李遠是其中搶眼的一個。他回憶過去幾乎看不到明驥的知遇之恩,反而把自己形容成在體制內對抗威權的民主鬥士。我曾經形容這是一種時代轉折中的「政治特技表演」,令我感到難以形容的噁心。我們原本視為理所當然的知識分子的骨氣,在過去20年的台灣社會中證明是一種極為稀有的人格氣質,彷彿隨波逐流、見風轉舵才是生存的常態。

最後,我們必須把話說清楚,我們不太在乎投靠台獨的國民黨降將說什麼或者做什麼。但他們今天破壞兩位蔣故總統的聲譽,不管是有形的或無形的,有一天我們會全部重建回來,並且讓兩位蔣總統的貢獻與光輝更數倍於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