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移民就失明 華女40歲學英語盲文逆轉人生

唐楚媛學會了10種樂器。(記者王若然/攝影)
唐楚媛學會了10種樂器。(記者王若然/攝影)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海倫凱勒的散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家喻戶曉。無獨有偶,華人唐楚媛40多歲時失明,那時她剛移民美國不久,對環境還不大熟悉,語言也不通,失明對她是致命的一擊。如今30年過去了,唐楚媛的人生卻也因為失明走上了另一條道路,她不僅精通英文,還挖掘了音樂特長,去在大學進修音樂,學會演奏約十種樂器,實現了人生的蛻變。

40歲視衰 醫生說無藥醫

唐楚媛是中國大陸湖南人,40歲時第一次來到美國。唐楚媛記得特別清楚,那是1988年4月8日,她來美國是為了與40年沒見的父親相會。唐楚媛出生不久,就與父親失聯了。直到1988年,父親來信邀請她來美國團聚。

見到父親後,唐楚媛很開心。當時她決定留在美國,並接來了留在國內的兩個女兒和丈夫。當生活開始變得美好時,唐楚媛的眼睛看不見了。

「我在別人家當保母,一天晚上在院子裡帶小孩,卻怎麼也看不見小孩子了。」唐楚媛回憶說。她當時並未在意。但後來她的視力明顯下降,去醫院檢查,被確診為「視網膜色素病變」(Retinitis Pigmentosa,RP)。醫生說,以後你恐怕要學盲文了。

文革失學  來美進盲校

唐楚媛回憶說,當時失落至極,「不想活了。」她說,簡直是「無路可走。」眼睛看不見,不能走;又不會英文,嘴巴張不了口。她開始去教會,在親友鼓勵下,下定決心靠自己,要學習盲文。她說,只能讓自己忙碌起來,學東西才能不被悲傷淹沒。

中文、英文有很大不同,中英盲文也有天壤之別。唐楚媛在中國大陸時,讀到高中就遭遇文化大革命,沒有機會繼續學習。來到美國後,一直做保姆,也沒有學習過英文。當時40多歲的她,只能先從學習26個英文字母的盲文開始,一點點學起來。

唐楚媛先是在盲人學校學習盲文,在這裡她學習了近六年11個學期。盲文不僅要學字母、單詞,還要學習各式標點符號。學成後在老師建議下,她去了西洛杉磯社區學院(West Los Angeles Community College)學習英文作為第二語言的盲文課。唐楚媛說,當時班上的學生英文都很好,很流利,學習起來也很快,而她只能慢慢來。在這裡學習了兩年之後,因為路途遙遠,她轉去較近的巴沙迪那社區大學,開始學習音樂專業。

上音樂班 僅她一個盲人

其實唐楚媛開始接觸樂器,始於她在盲人學校學習英文盲文時。當時她聽到音樂老師教授樂器,非常喜歡,但因為自己英文能力有限,不相信自己能夠學成。在與老師溝通後,她開始嘗試旁聽,跟不上老師講的課,她就默默錄音下來回家慢慢消化。

後來在巴沙迪那社區學院正式讀大學時,她真正開始進修音樂專業。在這裡學習,對她是更高級別的挑戰。因為這是面對普通人的專業,班上只有她一個盲人,20多名學生中她年紀最大。

在巴沙迪那社區學院,她主修民樂,後來在老師鼓勵下,於某次畢業典禮上與其他人一起表演,她在其中進行笛子和弦伴奏,贏得觀眾熱烈掌聲。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創業在美國/北加華人 葡萄酒業釀出一片天
布魯克林康尼島美人魚遊行 華裔女童扮公主圓夢
中國經濟困境 恐是推動美中關係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