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國文老師的無間道地獄——「斜」音梗和錯別字

因為上輩子殺人放火,阿不是啦,是因為小時候英、數太爛,所以大學時只能選讀和英、數完全無關的中國文學系(系名這會兒怎麼感覺有點政治不正確?)。在國、高中總計任教35年、去年退休的我,午夜夢迴,想到終於不用再隨身背著裝有整疊作文的帆布袋、不用每週改數十篇(高三上甚至破百篇)曠世奇文,不誇張,我真的笑出來。雖然,我很喜歡上課也教得還不錯,但是,改作文的時候,真的沒辦法不厭世。

看完張先生這幾本書,保證您能深入認得很多字。圖:凌美影提供
看完張先生這幾本書,保證您能深入認得很多字。圖:凌美影提供

話說,國文老師其實很惹人嫌,因為老是雞蛋裡挑骨頭,抓別人的語病、錯別字、錯發音,看電視新聞時很激動在那邊吶喊: 「『ㄅㄧㄢˋ』宜行事,不是『ㄆㄧㄢˊ』宜行事!」的人,通常就是國文老師。

在政府全力推動2030雙語政策、各級學校廣設雙語班、108課綱語文領域加入本土語、手語……國語文教學時數被縮減是必然,但,學生的程度是否因此江河日下,並非區區一介退休教師所能置喙,我只是想「出賣」和我一起畢業、今年大一的、我親愛的末代門徒們,用他們高中三年語文表達能力的學習軌跡來讓讀者領略一下改作文的痛苦。

新生訓練上銜接課程,我讓他們寫一份標題「自畫像」的學習單,一來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背景、二來可以評估學生的語文程度。這屆學生,除了當醫生當藥師當工程師等正常志向外,有不少人未來想當「油土伯」或「綱」紅;很多人的偶像是簡單哥、館長、蔡桃貴,但有人說他喜歡的是「劈」頭四;不管男生女生都有點兒容貌焦慮,不少人覺得自己太胖或太矮,但有人說高中的目標之一是減「胞」成功;問到興趣和嗜好,大部分說玩手「游」,有一個文不對題說他的興趣是吃泡麵,「由」其如果是統一「大滿貫」就「在」好不「夠」了。(統一有這款嗎?我只知道「滿漢大餐」)

時間來到了高二,我千交代萬交代,作文如果要玩諧音梗,請幫我用引號(上一段的引號是我為了讓讀者了解而加上的,學生是真的寫錯);使用成語務必確認正確意思。但他們程度其實沒那麼好,經常寫出一些要嘛不用大腦要嘛匪夷所思的怪東西,例如:

「我的高中生活非常繁忙,每天都像無頭蚊子一樣。」(是啦,反正蒼蠅和蚊子一樣討人厭。)

「每次上完體育課,隔天都會全身酸痛。」(你是人不是檸檬,是痠痛好嗎?)

「很多人為了獲得觀注常常不折手斷,甚至傷害一些無孤的人。」(關注要用心不是用眼睛;不折手斷,那要折斷的是人家的腳嗎?最無「孤」的是國文老師我吧?覺得空虛覺得冷……)

「我們班有一個赫赫有名卻默默無聞的同學。」(很好,每一個字都寫對了,但是,都赫赫有名了為啥還默默無聞?不懂成語就不要給我亂用!)

「很多網路新聞的標題都很吸精,讓人想一ㄊㄧㄢ就盡。」(你都高二了還給我寫注音文而且還拼錯音!是一ㄊㄢˋㄐㄧㄡˋㄐ一ㄥˋ、一探究竟啦!再說,吸什麼精?你逛色情網站嗎?)

「上高中後我的成積就一直退步,怎麼努力都趕不上其它同學,為了不讓自己的父母擔心,有時候我總是被壓力追著跑。」(高二了還成績、成積傻傻分不清,特別強調「不讓『自己的』父母擔心」,我就問:別人的父母擔心你幹嘛?把「壓力」擬人還不錯,但它到底是一直追著你還是偶爾追著你?搞得我好亂。還有,請不要把其「他」同學當塑膠可以嗎?)

「我紓解壓力的方法就是找一個地方盡情撕喉。」(天啊你是獸性大發還是程度太差?寫別字就算了還給我同音不同調,搞得畫面這麼血腥。)

時間終於來到高三上學期,每週完整兩大篇的寫作練習總算小有所成,錯別字和亂用成語的情況大大改善,只是不曉得是邏輯錯亂或是走火入魔,很多乍看之下頭頭是道、仔細尋思不知所云的句子讓我推敲到瀕臨腦死:

「在這個現代社會中,多不勝數的科系,在我們身邊徘徊。」(意思是,那位正在過馬路的是台大醫學系?而騎UBIKE那個是成大中文本人嗎?擬人也不必把人家擬成跟蹤狂嘛。)

「我們要逐夢踏實,在理想的領域挖掘屬於自己的一片天。」(我是真的不懂「天」要怎麼挖?能挖的,不就是洞嗎?)

「AI的掘起表示社會上「機器人」的需求將下降。」(我沒有理科腦,但是機器人不就是AI的一種嗎?By the way,是「崛」起不是「掘」起。)

「現代社會中充滿活力的小花小草已日益稀疏,唯有學習能畫上人格的顏色和保持自己能應變世界的潮流,不亦樂乎。」(這麼一本正經說幹話,我一字無法增減,只能期待閱卷老師的理智被你的繞口令搞矇。)

「世界棋王挑戰AlphaGo,根本是在AI面前弄斧頭。」(這個,難道是「劈」頭四的進化版或是臥底的斧頭幫?)

「成績一直沒有起色讓我每天都很焦慮,而壓斷最後一根稻草的,是我的英文。」(被壓垮的是駱駝!你把戲份都給稻草演了,有想過駱駝的感受嗎?)

退休後的我,脫離了「文字獄」卻免不了常被「請教」如何提升孩子的語文表達力?我無法空泛建議讓孩子少上網多閱讀,但真心覺得台灣人很愛玩的諧音梗和網路流行語最好適可而止,不管是過氣的「森七七」或是正夯的「4ni」,該捲舌不捲舌、ㄣㄥ不分、變調號裝可愛,最後就會導致學生把「媒體識讀」寫成「謀題視讀」這種惡果,想撥亂反正恐怕難上加難。我的偶像張大春先生出了三本書,深入淺出教大家認識造字原理和正確用法,佩服之餘,不知為何我腦中一再浮現張先生早年的代表作——四喜憂國……

作者:凌美影
退休教師、新手銀髮族、不專業咖啡師。擅長以小說、電影逃離現實。

 

更多桃園電子報報導:
副刊/《酷男的異想世界》(Queer Eye):選擇照料自己,是最好的開始
副刊/里斯本散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