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憤怒與恨意之後——《使女的故事》第五季

自從茱恩逃出生天之後, 故事的視角不再聚焦於展露基列國的暴虐與殘酷(當然從未停止),轉而思考「倖存者」之後的故事。使女們不僅僅是一群飽受傷害需要被保護與安慰的人,她們的憤怒、痛苦都需要一個管道宣洩,甚至是明確的報復,因而造就了沃特福德大主教的下場。

然而一條性命並不能讓茱恩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加害者主教夫人賽麗娜並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與監禁,甚至還懷有身孕,代表基列國常駐加拿大成為宣傳工具,使得茱恩數度陷入「殺與不殺」的兩難,最後反而是先生路克投訴的建築法規、消防法規讓機構關門,讓賽麗娜無處可去。而賽麗娜移居到了另一對大主教夫婦的家中,原意是照顧,卻發現自己處處受限,不僅被安排與婦產科醫師結婚,連出門散步的資格都以寶寶健康為由遭拒,大主教遺孀的身份淡去,幾乎成為——一名使女,情勢的逆襲猝不及防,冥冥之中最諷刺的懲罰,是否是遲來的正義?

於此同時,茱恩與路克從未放棄救回女兒漢娜的可能,迫切的渴望讓他們自願踏上危險重重的「無主之地」交換訊息,可預想的生死交關上演是戲劇必須製造的緊張與高潮,然而本季最具意義的反而是賽麗娜此時的出現,原本帶著恨意渴望報殺夫之仇處決茱恩,轉而將槍指向司機(限制其自由的大主教夫婦權力延伸),開啟逃亡之路。於此,賽麗娜的選擇呈現了最大的諷刺,她不惜傷害她親自參與創造的基列體制,也要逃脫使女一般的生活(那正是她原本施加於茱恩的)。

賽麗娜的陣痛恰於逃亡之時來襲,這次換茱恩做出選擇,向前走,讓賽麗娜面臨自己同樣遭遇過的孤獨與絕望;抑或是留下來,幫助這個她曾經恨之入骨的邪惡壓迫者。劇裡最深刻的道德思考被拋出,幾經掙扎,茱恩還是回頭走向穀倉,拋去其他,只是幫助一個女人與她的孩子。穀倉此時幾乎成為聖經裡的馬廄,茱恩自嘲我把右臉也給妳打了,然而在選擇的背後是信念,茱恩看似成為一個更虔誠的基督徒,但這一次,她才是自己的神。或許在一切的暴虐與傷痛之後,我們依舊可以選擇相信。

作者/季竺怡
IG「樂遊原(@leyou_yuan)」共同經營者。

更多桃園電子報報導:
副刊/此處應有本?——斜/邪地看《雅痞神探》
副刊/新書上架—《誰說文言文很沒趣:用文史放大鏡看高中必讀的15篇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