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里斯本散策

葡萄牙里斯本光復廣場。圖:陳嘉英提供
葡萄牙里斯本光復廣場。圖:陳嘉英提供

有人說旅行便是離開活得熟悉,安全,卻有種莫名寂寞無趣的地方,走入他人的生活場域,讓陌生捶擊習慣,敲開昏沉的感官,觸動重新活過的按鈕。跨界之後,不再有身分的現實感,讓你只是自己,一個近乎透明香檳那樣冒著好奇探索的躍動;而摒除固定路線的不確定性和無法估計的風險,則讓你時刻緊繃事事敬慎以待,但其間可能迸濺的驚喜也足以讓人感動莫名。

捨棄跟團而執著於自助的原因正在於此,但這意味必須沙盤推演種種環節。然而儘管來葡萄牙之前,已經無數次閱讀相關文史資訊、前人的旅遊路線勾勒出粗略的概念,也透過地圖指示的地理方位,規劃出可容量最大化的行程,然後訂妥住宿、車票、門票。這一切的紙上想像在「身歷其境」佇立街頭時,仍不免徬徨錯亂,茫然不知身在何處。

幸而樂觀明朗的計程車司機一路上以爆米花式的語言,介紹美食,海邊家屋,水電工正職的趣事,還許諾旅遊期間任何問題,一通電話隨時服務。

落腳住處安身後,出門遇見移民至此開餐廳、百貨的大陸人、說起華人在此經商的情況,盛讚葡萄牙是歐洲對外來移民最友善的國家。跟著他的指路,來到住處附近的大商場,然後又隨著問路而交談的女孩輪廓深邃而迷人的笑容,遛狗女子私家路徑走向里斯本的香榭大道——自由大道。

抵達里斯本的第一天,這個城市便如此友善而熱情,自在而隨性地給了我們眷顧的擁抱,繽紛的歡喜。

幻境裡的城市。圖:陳嘉英提供
幻境裡的城市。圖:陳嘉英提供

步行,是最親近城市肌理的方式,對外來者而言也是最快速認識環境的節奏。今天憑感覺的漫行,竟意外路過水道橋、觀光旅遊點,諸如蛋塔創始店、冰淇淋、星巴克打卡店、法朵劇院、數百年教堂崩毀後的濃蔭幽徑。

腦中無地圖,手機自然也無法附和,就這麼依循風景著迷程度轉彎,走進開得很春天的藍花楹街道,像紐約中央公園那般隨處坐在草地、木椅都是一段獨白的油畫,至於那一條一條鑲嵌浪漫的古典建築,ㄧ處處立著傳奇歷史雕像的廣場,則如葡萄牙詩人佩索亞對里斯本的描述:「對於那些從海上來的旅行者,里斯本,即便是遠遠看來,就像是在美夢中升起的幻境一般。」

這幻境在我們遇見一群穿黑袍的畢業生時,在沈浸於自由大道精緻鋪設的石砌步行道,風自晴空緩緩飄起的時候,在連綿無盡的茂密樹木吹來單純而透明的氣味的時候。

而這些幻境之所以成為里斯本,其實來自於1755年大地震後,首相龐巴爾侯爵非凡的膽識與魄力,豪情與智慧所推動的重建。他以氣派而實用的街道取代中世紀的狹小巷弄,引領里斯本跨入了現代化,以架構的秩序平撫傷痛與絕望,以脫胎換骨的蛻變展示這民族重生的魅力。

羅西廣場如浪的地磚花紋。圖:陳嘉英提供
羅西廣場如浪的地磚花紋。圖:陳嘉英提供

修建於1879年至1886年的林蔭大道,堪比東京表参道,國際名牌服飾皮包各佔獨棟大樓,或雕琢如畫廊,或時髦簡約似貴族。它又像紐約第五街,卻更具19世紀末到21世紀葡萄牙建築的多樣殖民色彩,粉紅奶黃並列自我而悠然,水藍赭橘維多利亞風也一樣矗立百年,傳統而藝術。

人行道傳統的葡式碎石路,或以黑白旋轉成浪,或黃粉格子拼貼出閃亮的游光,讓你聽見自我的跫音而覺足下生姿,無論貧富都因為石路石徑石花之紋而如置身華麗的宮殿而尊榮。

名為「自由大道」的意象更回應這塊南歐得天獨厚的天氣、物產、資源而不斷被侵襲,盤據的歷史,同時賦予葡萄牙獨立,航海創世紀的當下與未來無限祝福。政治家的風範與影響正在於其前瞻的視野和悲憫啟迪世人的才德。

今天任何人走在園林大道,內心汩汩吟詠讚佩的並非豪奢精品,亦非富貴地價飆飛、五星級酒店櫛次鱗比,而是與歲月同在的參天大樹,見證永恆的重要人物的紀念碑和雕像,諸如阿爾梅達·加勒特、亞歷山大·埃爾庫拉諾,以及大第一次世界大戰陣亡紀念碑,即使被德軍殲滅仍不妥協的英勇,其魂為鬼雄,其舉為忠毅。

自由大道以引領葡萄牙在變局中創新世紀,在建設中影響全民的廣場雕像書寫史詩,兩端的光復廣場與龐巴爾侯爵廣場,則如貝多芬命運、英雄交響曲,急促詭譎分雲變色,但高舉「自由、平等、四海皆兄弟」的旗幟,喚醒志士仁人從羅馬、摩爾手中奪回自尊,侯爵以其地位運籌帷幄,帶領里斯本從瓦礫中創造新格局。

至於羅西歐廣場則源自古羅馬時期的賽馬場,當時運用羅西歐河將城市汙水排放至泰加斯河,而後興建教堂、醫院,形成商店街,廣場中間立起羅西歐噴泉。1540年中古世紀時,這座廣場的用途,常是舉行宗教審判、鬥牛甚至公開處決異端罪犯的地點。

如此流蕩黑色惡夢的空間於1755大地震完全崩毀,匈牙利建築師卡洛斯以廣場上黑白小方形大理石鋪成八萬平方公尺的波浪圖紋,向這個航海先驅之國致敬。1870年廣場中矗立起葡萄牙佩德羅四世國王紀念柱,廣場上的有許多自十八世紀便於此飄香的咖啡館和商店,還有百年國家劇院,是當時名流會聚之所。如今各式各樣的美食小攤匯聚了天生地養人為的農產,迎接四面八方來的人們。

在里斯本市區曲折盤繞的黃色電車。圖:陳嘉英提供
在里斯本市區曲折盤繞的黃色電車。圖:陳嘉英提供

葡萄牙是歐洲最古老的國家之一,來自不同時代與文化交織的城市肌理,在建築設計表情,鐵花窗與門扇、旋轉樓梯的眉眼,百年傳統銅管映照的燈展,小店鋪陳色彩斑斕的風景,手作如花似錦的甜點間,你可以了然禮出大家的典雅細膩,葡式生活的品味。

凝視,聆聽,撫觸,嗅聞迤邐而上的石階,曲折盤繞的黃色電車,徑間紅色桌巾擺設的小酒,銅紅映照的咖啡,以及廣場上閒倚高桌薄酒菜餚詩意而又放縱的市聲、鴿子啄食帶來海訊的振翅之聲,那是城市的靈魂,也是葡萄牙大師佩索亞的詩句「我曾渴望如聲音般因物而活」。

作者:陳嘉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閱讀教學課程講師、景美女中語文資優班教師及召集人、曾獲台北市特殊優良教師與台灣省師鐸獎。

著作:《課堂外的風景》(與陳智弘合著)、《凝視古典美學:高中古文鑑賞篇》、《寫作力》、《打造閱讀的鷹架:教你如何閱讀》、《閱讀力:三招教你破解閱讀密碼,強化競爭力》、《從世界名著經典出發,提升你的人文閱讀素養、《第一本教你寫好學測國寫的作文書──議題導向的閱讀與寫作》等。

 

更多桃園電子報報導:
副刊/《酷男的異想世界》(Queer Eye):選擇照料自己,是最好的開始
副刊/《夢想集中營》——生而為人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