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導入AI和光學、輔助精準用針 麻醉科醫師丁乾坤:「我們是危險管理者」

這群醫師,掌握過你的心跳、呼吸和血壓,但你卻可能從來不知道或不會記得他們的名字;他們多半只與你有過簡短對話,你也不能指名他們提供服務。

他們是麻醉科醫師。

「我們不是刻板印象裡的醫生,」台北榮民總醫院麻醉部一般麻醉科科主任丁乾坤回想當初會選擇走麻醉醫這條路,其中一個原因正是麻醉醫師的「不典型」。跟一般醫院勤務醫生往往工時很長不同的是,麻醉醫師的每日工時就是8小時,因為幫病人上麻醉,絕對不能疲勞上場。「我的人格特質,正好是不想整天都關在醫院裡的那一種。」

這是理由之一。更最重要的是,他喜歡麻醉科「立竿見影」,隨即看到效果的特性。

有麻醉經驗的人都會同意丁乾坤的話,大家在手術室裡都是戴上面罩深呼吸一、兩下,就睡著了。或是局部麻醉針一打,幾分鐘後就失去痛覺。

麻醉醫師是危險管理者

丁乾坤是台北人,在台北市大稻埕出生,2歲搬到新北市板橋區,高中考進建國中學,接著以公費生就讀當時的陽明醫學院醫學系。

「我本來計劃專科訓練選胸腔內科,攻肺臟、呼吸治療,不過畢業後的下鄉經驗,改變了我原來的想法。」丁乾坤是公費生,需要到偏鄉服務,他說,當時在嘉義竹崎的灣橋榮民醫院接觸到許多肺結核病患,他發現,這樣的慢性病,患者最終能不能康復,不在自己。後來又遇到麻醉科受訓完才下鄉的學長,了解了更多麻醉訓練內容,決定完成下鄉服務後的專科培訓,改選麻醉。

(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精準麻醉讓病人術後快醒、止痛、加速康復

丁乾坤說,麻醉醫師是個「危險管理者」,在手術房給藥,讓外科手術得以進行,監測病人生理,手術結束後讓病人平安醒過來,離開手術房。病人進入外科病房到術後返家這段期間,專業術語稱為「圍術期」,最新的「圍術期」麻醉照護概念是ERAS(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術後加速康復),也就是精準麻醉、監測,讓患者醒得快,術後止痛恰到好處,快速恢復。

聰明病人動手術別只注意動刀醫師 卻不管誰替你麻醉

要求匿名的梅小姐(化名)近兩年自己和母親動手術時,都由丁乾坤進行麻醉。「我的醫師朋友推薦丁醫師的技術好。先是我媽媽年紀大,健康狀況複雜又必須動手術,所以情商丁醫師協助媽媽的手術麻醉。後來我自己受傷開刀,也再請他麻醉。」梅小姐提到多數人需要動外科手術,只注重選擇專科主治醫師,忽略或不了解麻醉的重要性。

「丁醫師術前很仔細說明,讓我安心很多。」那時鼻子動刀的她說,手術時裝了腦部監測器,讓丁乾坤可以精準抓到她恢復意識的時間點,協助她順利以口呼吸,術後也復原得又快又好。

不只是專精麻醉的醫師、還是醫療科技發明家

丁乾坤說,生理監測是醫學工程做出來的,而他一直也有想著要當工程師。年輕時父母買了電腦回家,丁乾坤開始打電動、寫程式,即使唸了醫學院,還是維持這些興趣。於是,他進修拿的是醫學工程博士,研究領域涉及人工智慧(AI),還得到科技部的未來科技獎、經濟部的國家發明獎銀獎。為了尋求發明的商業化機會、充實工商管理知識,他又到台大去讀了一個EMBA。

推薦丁乾坤為《康健》〈2022麻醉科年度好醫生〉的麻醉醫學會指出,丁乾坤的研究領域廣泛,包括:麻醉人工智慧、麻醉醫學工程、藥物動力學藥效學模型、麻醉電子病歷資料庫等領域。

(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加百裕董事陳建廷最佩服丁乾坤的,就是他這種跨業別的融會貫通。陳建廷是丁乾坤建中學弟、台大EMBA同學。他說,他認識的丁乾坤,「聰明絕頂,犀利但有溫度。善良、幽默。很有好奇心,總在接觸新科技。」

麻醉醫學會推薦丁乾坤給《康健》雜誌的文件,列出他得過的獎項,除了科技、發明,還有心胸麻醉傑出講座獎、傑出研究獎、醫師創新獎、潛力新秀獎……林林總總有10項。

「麻醉就是一門『用針』的學問。」丁乾坤解釋他的一項發明,是一個運用AI和光學來引導麻醉用針的設備,針裡有光學感測,以AI判讀感測訊號,就會知道針是否下到正確位置,例如產科的硬膜外麻醉就能派上用場。

丁乾坤想在麻醉導入AI,重點是希望藉由它的輔助,讓相對經驗較不足的麻醉醫師也能下對針。提升麻醉準確度,降低風險。

「有心臟病的老男人」高危險群的麻醉風險最高

哪一類的人是麻醉的高危險群?丁乾坤直白回答:「有心臟病的老男人。」他表示,針對這些高危險病患,臨床上會建議自費大約2,000元左右,在手術過程中貼上一種額頭貼片,進行更為精準的監測。有些年長者做過全身麻醉的外科手術後,會變得呆呆的,專業術語稱為術後譫妄。更精準的麻醉,可以改善這種情況。

麻醉另一個風險族群,是對麻醉藥物會有嚴重過敏反應的人。丁乾坤說,雖然坊間診所因麻醉而起的醫療糾紛時有所聞,真正由於病人藥物過敏的案例並不多。例如「惡性高熱」,是接受麻醉者因麻醉藥物產生橫紋肌溶解的致命狀況,「科學上,發生的機率是5萬分之1,」但是丁乾坤已經碰到5例,所幸現在備有解藥Dantrolene(單挫林)的話,就能化解危機。

他表示,惡性高熱發作有一些初始特徵,有經驗的麻醉醫師會及早察覺,給予單挫林,很快就能控制。現在各醫學中心都備有此藥,一般診所沒有,但有需要時可到有藥的醫事機構取用,麻醉醫學會有此藥的配備資訊可查。

丁乾坤提醒,家族如果有人曾經在麻醉時發生惡性高熱,自己需要動手術而進行麻醉諮詢時,一定要告知醫院,有備無患。

負責李前總統重症照護

麻醉醫師施展技能的場域不只在手術房,重症加護也是麻醉科的次專科之一。推薦丁乾坤為《康健》〈2022麻醉科年度好醫生〉的麻醉醫學會指出,丁乾坤曾經參與已故前總統李登輝的醫療照護。對於這個重大任務,他說,承蒙上級主管的信賴,「李前總統過世前的半年時間,在加護病房是由我負責照顧。」

(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丁乾坤說明麻醉醫師在加護病房的角色,主要是基於血行動力學,維持患者生理跡象穩定,管理呼吸器,提供病人鎮靜與營養。

已經讓全民防備近3年的新冠疫情,亦有麻醉可以發揮專業之處。丁乾坤領銜制定了Covid-19插管建議,「經由靜脈注射麻醉劑,3分鐘內完成插管,等半小時麻藥退去後,病人的呼吸器就都接好了。」他表示,這樣進行新冠重症插管,保護病患也保護醫護人員。

以往幾個重大公衛事件和災難現場,也看到熱心的丁乾坤。像是SARS時參加插管小組,921大地震後立刻自願前往石岡協助初級醫療照護,為送到北榮救治的八仙塵爆燒燙傷患者止痛。「他是個保有單純初心的人,」長庚大學醫學系副系主任張玉喆也強調這個醫學院同班同學很溫暖,與人交流總能一見如故,「兼具感性、理性與知性。」

麻醉醫師在醫院體制裡,基本上面對的是「內部顧客」,任務派遣主要考量與外科醫師的配合,以及手術內容的麻醉技術需求。所以,一般病患沒有管道指定自己的手術由哪位麻醉醫師照顧。親切的丁乾坤,可能反而是《康健》2022年度好醫生裡,讀者最可望不可及的吧?

【小檔案】

1969年生,台北榮民總醫院麻醉部一般麻醉科科主任。陽明大學醫學士、醫學工程博士。1997年開始在台北榮總服務至今,是愛打電玩、會寫程式的AI麻醉醫師,醉心精進麻醉技術,心臟、胸腔麻醉等高難度麻醉都難不倒他。創新發明設備,運用人工智慧和光學,輔助精準麻醉,讓病人術後醒得快、康復快,是台灣首屈一指的麻醉高手;也是重症加護專家,曾經負責照顧李前總統。他希望因新冠疫情中斷的游泳日常能早日重啟,把增加的體重減回來。

更多《康健》年度好醫生精彩內容,點此查看

延伸閱讀:

麻醉真相》生死一線間 你睡著後的真正守護者

插管SOP沒做好?專家解答:插管是技術活,風險高又辛苦,但感染風險不只這環節

替你麻醉的不一定是麻醉醫師 醫療體制出了什麼問題?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