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生向前行】熱血小農逆襲記|華視新聞雜誌

雲林縣 / 徐敏娟 採訪/撰稿 張書堯 攝影/剪輯

最近在農村有個很夯的話題,那就是有一群青農,出版猛農農民曆了!他們大方地展示出精壯的肌肉和古銅膚色,讓大家看到充滿活力的農村,而幕後企劃人,竟然是一位嫁到雲林的農村媳婦吳佩儒。吳佩儒原本是個插畫家,6年前毅然決然跟著老公回到雲林西螺,種菜當農婦,也意外把熱血和創意帶進了農村。她說拍猛農農民曆,並不是要和消防員PK,只是想讓大家看見,農村蘊藏著無限的希望和可能性。從社群行銷打開通路,到縮短農田與餐桌的距離,小農們的逆襲之路,創生向前行,一起來看。

熟練地指導大家如何擺Pose拍照,發號施令,有著爽朗笑聲的吳佩儒,是嫁到雲林西螺的媳婦兒。有朝一日西螺小農創辦人吳佩儒說:「向遠方然後看我,很好看耶。」

結實的南瓜肩,精壯的肌肉,大方展現在鏡頭前,他們平時是在田裡務農的青農,現在斜槓化身為猛男模特兒。12名來自全台北中南的青農,拍照前做了萬全準備,化妝、噴髮膠,還要先來段運動熱身,讓肌肉線條更鮮明,接著他們要在最熟悉的工作環境中,拍攝猛男照。

2024年猛農民曆還沒正式推出,就已經預售一空,在幕後一手操刀企劃的,就是吳佩儒。吳佩儒說:「跟這一群年輕的夥伴聊天的時候,我就說,我覺得這幾年消防隊的越來越難搶,攝影的弟弟就講了一句說,那我們自己拍,然後我就覺得好像也可以,因為我們現在認識的農民那麼多。」

吳佩儒說:「我們去年拍那個猛農民曆,這是我們的花絮,我本來以為他們會很害羞,結果害羞的都是我。我覺得猛農很猛,因為他們都已經準備好,很勇敢地要讓你知道我是誰。」

她以實際行動,挑戰在傳統農村裡頭,一些過去被視為不可能的任務。吳佩儒在青農和小農間的渲染力以及凝聚力,就像她身穿的紅色T恤,在綠油油的田間很醒目,更是翻轉新一代農業的Key Woman。

嘉義青農郭肪伸說:「在民雄的社團有一個課程,她來當講師,我覺得聽了之後,覺得他們的想法很不錯。他們有比較不同的方式去推廣,像我們小農要去怎麼推銷自己,也不是只有單一個方法。」

雲林青農陳柏儒說:「她幫助我們很大,因為覺得務農最難就是行銷,不會行銷的話,產品一樣都賣不出去或價格沒有很好。因為小儒的關係,幫我們推銷,讓更多人認識我們的產品。」

台中青農矯鍇丞說:「他們很努力在做宣傳,品牌這個事情看得很重,現在的小農跟以前的農夫不太一樣,現在的農夫很多都有自己的想法,他們可以幫我們這些小農,帶出這個領域,跳脫傳統的模式。」

2018年,吳佩儒和先生從台中,搬回雲林西螺,起初天馬行空的插畫家,對務農一竅不通,也曾歷經煎熬、懷疑自我,想起這段過去,她忍不住哽咽。

吳佩儒說:「公公婆婆不看好的時候,我不會吭聲,就是我要做出一個成績,才可以證明我。剛回來時候,這裡是沒有任何朋友的,所以我那時候只要一放假,我就會把我的3個小朋友,都放到車上往台中跑,因為我會覺得我的娘家在那裡,我的朋友在那裡。然後我有一天假日,把孩子們都帶上車,想說要帶小朋友去哪裡好,雲林那一塊,到處都是認識我名字的朋友,我在這裡竟然有自己的交友圈,我就在車上哭,然後我的小朋友就說媽媽你怎麼了,我就說沒有,媽媽不用再一直開車帶你們回台中,我們在雲林就可有很多地方可以去。」

原本平凡的農村生活,發生了巨大改變,是因為吳佩儒的公公,提出申請農產品QR Code的想法,誤打誤撞,讓西螺媳婦開啟創業的一片天。

吳佩儒說:「我在申請的當下,那個表格下面有一個空格,就是有沒有自己的品牌,有沒有自己品牌的網站。晚上我記得我在睡覺的時候,是先成立粉絲專頁,那粉絲專頁要先起一個名字,我最常聽到是公公講說,如果有一天希望可以賺大錢,如果有一天可以買一棟樓房,很強大的願景,促使他們很努力。我就把它(名字)想成「有朝一日」,我又在西螺,所以我們就是「有朝一日西螺小農」,名字是這樣來的。」

吳佩儒從都會太太,轉身成為雲林農婦,創業初期的大小事,全都自己一手包辦。

吳佩儒說:「都是我自己一個人,我那時候自己回來包菜,還滿堅持不用塑膠袋,所以我都是用紙材去包裝,很費時。我記得那時候,我帶了一個小推車,把每一包菜都放進去,就到郵局前面叫賣。沒想到自己會有這一天,感覺好像很可憐,可是又有一種,我要賣菜我就一定要很勇敢這種決心。」

雖然決心當農婦賣菜,但吳佩儒並沒有放棄畫筆,她繼續善用才能和創意,幫自己和西螺,同步翻新農業生命。吳佩儒說:「我只要把它拿來協助農業,就可以開出不一樣的花,讓更多人看見農業它的創新,可以融合很多不一樣的元素,幫農戶做食農教育的教材,辦活動給遊客理解他們平常在做什麼。」

以西螺媳婦身分結合在地青農,吳佩儒深知團結力量大,要轉動西螺地方創生的巨輪,得集合眾人之力,不只各自在擅長領域深耕,還要夠斜槓才能吸睛。

伸港鄉農會青農指導員洪子茜說:「我在網路上社群平台,已經關注滿久的,就是把在地的青農聚集在一起。其實近年來,也跟其他縣市的青農串聯在一起,我覺得還滿厲害,還滿值得學習。」

記者徐敏娟說:「6年前吳佩儒和先生回到雲林西螺,接下種莧菜的工作,她在這裡也用畫筆,展開她的農婦生活。她不止創意無限也努力實現,她會寫歌拍MV,為家鄉注入一股新的活化動力。」>

將夫家的務農家業,寫成歌詞,親愛的家人理所當然成為MV主角。雲林青農廖聖凱(吳佩儒先生)說:「長輩還是鄰居,他們有看到就覺得真的很厲害,很替她高興,覺得她很厲害很創新,很支持她去做這件事。」雲林農民廖學聰(吳佩儒公公)說:「認真做我就支持你。」

秉持共好理念,吳佩儒挺身而出,和青農站在同一陣線,堅持挑戰傳統菜價機制,鞏固汗滴禾下土,辛苦收穫得來不易的農作收益。

吳佩儒說:「我在賣菜的時候,其實就有想過產銷平衡這件事情,因為我自己就是嫁給農夫,我自己會以生產端的思想,去想說我要怎麼賣菜,我才可以讓人家覺得,我的銷售方式你會有印象,然後可以有好的影響力。我除了告訴你這個菜從哪裡來,還要保護菜的源頭,它可以利潤全部回歸給小農。」

從農收入的不穩定,加上辛苦的體力活,讓目前台灣的農業版圖不斷縮減,農戶和農民的數量逐年下降,勞動力有超過85%,集中在45到65歲。有著21萬農業大軍的雲林縣,平均年齡是56歲。

青年返鄉的陳柏儒,當初毅然決然辭掉日商工作,回老家雲林務農。種美濃瓜,租地蓋溫室,都是從零開始。憑藉一己之力和另一半的支持,守護自己在家鄉的一畝田。雲林青農陳柏儒說:「選瓜就是要把養分,留給最漂亮的那一顆,所以這顆就是最大顆,也是最漂亮的,所以我們要把其餘的小顆的都剪掉。」

陳柏儒因為猛農民曆,漸漸有了曝光度,下一步,為品牌戰揭開序幕。陳柏儒妻子張文瓊說:「拍了猛農月曆之後,知名度就提高,知名度提高總比自己默默地做,還來得更好,行銷這塊一定是最難的。看一些老人家默默地做,早上很早就起來,時間幾乎都在田裡,因為一忙的話要一直做,也沒有想到食農教育這種東西,是接觸小儒之後才知道,原來農業可以玩這麼多東西。」

同樣感念土地滋養家族世代,廖晨浚也回鄉,承接上一代的務農工作。雲林小農廖晨浚說:「這樣剝起來就是完美的玉米筍了,我們是採用無毒工法的,所以可以直接吃。」

將原本的稻田,改種無農藥玉米筍,期待所有孩子都能吃得健康,除此之外他還有這個心願。廖晨浚說:「小朋友來看看我們農地,如何從種子發芽到玉米筍,到玉米筍後再到餐桌。」

吳佩儒說:「第一個夢想是,希望他田裡有很多的笑聲,可以讓他忘記自己是為了什麼,就是每天都渴望過得不快樂,後來我就說,那我們把你的田改成迷宮。」一個無厘頭的靈感,從點線面擴展。吳佩儒逐一策劃,為小農們量身打造圓夢計畫。

廖晨浚說:「認識佩儒之前,我可能就是每天都這樣子,比較枯燥地工作。認識佩儒以後,可能就是一個團隊,這樣子歡樂,有時候她會找我去擺攤。」

青農和小農,漸漸拉高網路知名度,結果全都反映在訂單數字。廖晨浚說:「在市場上很多人都認識我們,YouTube都認識我們,現在種的量又更大,比較多人買後都會團購。」陳柏儒說:「很多人都有在種美濃瓜,怎麼樣去行銷就是一個重點,推銷自己種的作物,讓更多人知道。最近有些水果行會找我想要合作,想要收購我的水果。」

農村媳婦吳佩儒,串起山海之鄉,在創生之路編織夢想找尋亮點。勇敢返鄉,勇敢逐夢,他們也正奮力扛起台灣農村,充滿希望的未來。

原始連結



更多華視新聞報導
驚奇隊長2不驚奇 北美開映成績創漫威英雄片新低
蘋果強化隱私功能 iOS 17.2將擴大過濾敏感影像
辣媽辣妹續集有望 琳賽羅涵與潔美李寇蒂斯自拍照上傳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