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32年 紙風車將啓動第3輪全台368兒童藝術工程

1992年因「兒童需要兒童劇,台灣需要台灣的兒童劇」理念,創造台灣兒童戲劇夢工廠的期望成立紙風車劇團,宣布將啓動第3輪的紙風車368鄉鎮市區兒童藝術工程,而將結束的第2輪工程,也經歷了11年。

紙風車368鄉鎮兒童藝術工程是6月16日,在春日國小完成屏東縣33鄉鎮市全部演出,這周六日兩天,則在花蓮萬榮和壽豐,完成第2輪最後兩鄉鎮。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張敏宜宣布將啟動第3輪,表演藝術再巡迴到台灣368鄉鎮市區,延續對故鄉的愛,而第2輪過程已歷時11年。

紙風車文教基金會發布新聞稿表示,屏東縣是台灣西部最狹長的縣,南北相距超過100公里,許多生活較偏遠地區的孩子,接觸表演藝術的機會相對比市區的孩子少,她們期盼照顧更多的孩子。

屏東縣長周春米感謝各界的支持,期盼在地企業和民眾能繼續支持紙風車368工程,讓屏東縣33鄉鎮市的孩子不必再等11年。16日晚上的演出吸引了來自臺中、臺南、高雄的觀眾,甚至有家長組團前來。家長張先生和曾老師都表示,這是難得的藝術教育機會,無論多遠都願意帶孩子來看戲。霧臺國小鍾校長提到,孩子們為了看劇團演出,搭車時間長達數小時,但大家都非常興奮。

不只南台灣、東台灣,紙風車368兒童藝術工程也曾經「完成離島最後一塊拼圖」時隔17年後重返馬祖演出。

「紙風車368鄉鎮市區兒童藝術工程」自2006年開跑至今18年,包含第一輪「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累積共769場、近160萬觀眾。圖 / 紙風車劇團提供
「紙風車368鄉鎮市區兒童藝術工程」自2006年開跑至今18年,包含第一輪「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累積共769場、近160萬觀眾。圖 / 紙風車劇團提供

「紙風車368鄉鎮市區兒童藝術工程」自2006年開跑至今18年,包含第一輪「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累積769場、近160萬觀眾。第一輪理念為「讓孩子接觸藝術」,將多元的表演形式帶到各鄉鎮,打開孩子的藝術視野。第二輪「為台灣孩子再勇敢一次」,演出片段則加入每縣市的「在地故事」,強化孩子對家鄉的了解與土地的連結。如今決定即再啟動第三輪「永續啟航延續對故鄉孩子的愛」,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張敏宜執行長表示:「世界是不平靜的,用創意可以解決很多問題,紙風車希望透過戲劇讓孩子學習解決問題的創意、累積面對未來的勇氣,讓故鄉孩子的笑容永續。目前每一縣市完成的當下,都不是結束,而是第三輪的開始,希望每一個在場鄉親都能夠延長對故鄉孩子們的愛,支持368藝術工程第三輪啟航。」

1992年,李永豐與柯一正、徐立功、羅北安、吳靜吉,秉持著兒童需要兒童劇,臺灣需要臺灣的兒童劇的理念,懷著「just do it」的幹勁,創造台灣兒童戲劇夢工廠的期望成立紙風車劇團。團名寓意「讓風吹動,迎風向前走」,是團隊的精神象徵。致力於兒童教育和娛樂,策劃大型文化活動及戲劇演出,透過多元的表現手法,以期帶給孩子新的視野及想像。

「紙風車368鄉鎮市區兒童藝術工程」第二輪「為台灣孩子再勇敢一次」,演出片段加入每縣市的「在地故事」,第二輪結束後,第三輪即將啟航。圖 / 紙風車劇團提供
「紙風車368鄉鎮市區兒童藝術工程」第二輪「為台灣孩子再勇敢一次」,演出片段加入每縣市的「在地故事」,第二輪結束後,第三輪即將啟航。圖 / 紙風車劇團提供

除在台灣各地劇場演出外,也曾赴紐約、巴黎、香港、澳門、北京等地,展現台灣兒童劇場的創意。

1995年,文化部前身、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劇團舉辦「青少年戲劇推廣計畫」,連續十年期前往各地國中和高中推廣戲劇,包括課程、演講、輔導成立社團等措施,影響深遠。1999年開始舉辦六屆「超級蘭陵王」戲劇比賽,吸引許多年輕朋友參與。許多當年受到戲劇啟發的學子,如今成為表演藝術的演出者或行政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