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盈成翻譯都柏林人 用台語讀出當代城市B面

(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9日電)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的「都柏林人」舉世聞名,學者劉盈成以台語文翻譯這部作品,用台語說出中產階級市民的心靈故事,讀出當代城市的「B面」。

「都柏林人」是喬伊斯(James Joyce,劉盈成譯為詹斯.若依斯)1914年的作品,以都柏林人為主角,寫成15篇短篇小說。都柏林是愛爾蘭首都,也是喬伊斯的故鄉。

劉盈成在譯序中表示,如果說百年前天主教信仰、英國殖民下理所當然的價值,是都柏林這個城市的「A面」;這15篇故事書寫小市民的平淡生活與心靈麻痺,就是都柏林的「B面」,喬伊斯試圖將這一面翻出來,從此開闢一條「城市解剖」的文學路數。

劉盈成指出,這個路數台灣讀者也算熟悉,如白先勇的「台北人」,以14篇短篇小說當成一個整體,解剖台北這個城市的心靈,既寫人,也寫城市。然而在「都柏林人」中,這些市民是沒有存在感的,他們的人生平凡無奇、不甚精采,不像「台北人」中有頭有臉的人較多,但喬伊斯卻利用這樣的寫實,忠實打造都柏人無風無雨、不鹹不淡的生活。

劉盈成說,用台語來翻譯世界文學經典,不只是因為台語很親切、有鄉土味,也不只是為了宣傳台語的優美,台文譯本不是跟在華文譯本的腳跟後,隨意增加的一種譯本。

劉盈成說,有些人認為台語沒有資格翻譯世界文學,但他想到小時候母親曾拿海明威「戰地春夢」的中譯本,改以台語讀給他聽,當時他不懂英文,但從那時開始,關於用不同語言同樣可以理解、轉述不同文本的這件事,他從來未曾懷疑過。

劉盈成表示,嚴格說來,世界各地文學、語言的現代化,都需要外國文學經典的翻譯與介紹,日語、華語文學都曾經通過同樣的一條路來走向現代化,台語的現代化也需要如此。(編輯:張雅淨)113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