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拚超越日本越光米 五結農田導入智慧系統

五結鄉農會與清華大學黃能富教授研究團隊合作,在農田導入AI,7日成果發表會由黃能富說明田間運用的方式與成果。(李忠一攝)
五結鄉農會與清華大學黃能富教授研究團隊合作,在農田導入AI,7日成果發表會由黃能富說明田間運用的方式與成果。(李忠一攝)

宜蘭縣五結鄉「夢田越光米」在市場上頗具知名度,但近年「食味值」不穩定,農會與清華大學研究團隊合作,在7個田區導入智慧農業系統,透過數據監測讓農民灌溉、施肥更精確,7日成果發表,清大研究團隊盼能增加稻米品質與產量、提高食味值,目標是超越日本越光米!

五結鄉農會總幹事游偉榛說,農業要走在時代的尖端,以因應環境的變化,2年前向縣府提出智慧農業田間管理系統的計畫,獲得縣府的支持。

農會與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黃能富教授研究團隊合作,去年在五結鄉7個田區導入AI智慧系統。

黃能富表示,示範田區設置土壤感測器,可得知土壤的溫度、溼度、酸鹼值等數據,數據會傳送到農會頂樓的基地台,再送往雲端儲存做後續分析,還設置水位計,結合自動化進排水讓水位管理更簡單。

黃能富說,架設的高解析度攝影機更等同於農民的眼睛,從插秧到結穗採收的4個月期間都會拍攝影像,可以分析秧苗的高度、葉片的顏色等,從秧苗狀況決定要不要排水、何時曬田等,讓灌溉、施肥更精確、更靈活;如果沒有AI幫忙,要找出影響食味值的關鍵很困難。

他指出,近年五結鄉越光米的食味值並不穩定,而日本的越光米食味值可達80分,希望導入AI後藉由更精確的管理,拉高食味值,超越日本的越光米。五結鄉也成立LINE農民群組,提供病蟲害、水位高度、建議收割時間等資訊,讓農民不用頻頻巡田水,就可以知道田間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