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醫學癌症大調理!劉博仁醫師:癌友營養補充4重點,促進癌細胞凋亡

前(10)日《康健雜誌》於台北文創中心舉辦「2023康健癌症論壇」,邀請功能醫學專家、台中科博特診所院長劉博仁醫師分享「功能醫學癌症大調理」。劉博仁指出,面對癌症,除了正確診斷與完整治療,癌友還需要營養補充、良好的飲食習慣,以及適度運動、優質睡眠和徹底排毒。而功能醫學的精準檢測和營養輔助治療,可以讓癌友在治療期間與治療結束後,得到全面調理,使身體完整修復,降低復發機率。

圖片來源 / 陳弘璋攝
圖片來源 / 陳弘璋攝

從功能醫學出發,從血液看體內微觀世界

劉博仁醫師分享,近年來,癌症發生率逐漸上升,但死亡率逐年降低,劉博仁醫師鼓勵癌友,得了癌症不必心生恐懼,只要不逃避,把癌症當成慢性病治療、調理,都會有很好的預後。
功能醫學是從細胞調理的角度,討論基因突變、外在環境危險因子與癌症的關係。透過觀察血液和血球,醫師可以判斷人體的狀態。紅血球攜帶氧氣、二氧化碳,一旦紅血球排列過度緊密,就要特別注意。每天喝水 2000 cc 以上,可以改善紅血球排列過度緊密的狀況;如果血液中自由基過度,則要盡快開始調理,以免對治療效果造成負面的影響。

好的免疫力,從腸道健康開始

劉博仁醫師指出,腸道菌叢會影響體質,因此如何透過益生菌調整體質,也是功能醫學調理的一個重點。如果想要調整免疫系統,首先要顧好腸胃,避免腸道菌相改變。腸道的健康,來自良好的菌相,而最重要的好菌之一,是比菲德氏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
除了補充益生菌之外,多喝水、多吃蔬菜,採用地中海飲食法,都能打造腸道健康,降低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

除了主流治療之外,醫師與癌友還能做什麼?

圖片來源 / 陳弘璋攝
圖片來源 / 陳弘璋攝

除了主流治療方式之外,功能醫學還兼顧治療副作用如何降低、飲食如何吃、併發症如何處理、該多久追蹤一次、為何會發生癌症、該如何補充營養、如何降低復發的機率以及如何保持快樂的心情。「人生要好玩,」劉博仁醫師分享,不管有沒有得癌症,都要保持快樂的心情,藉由適當的紓壓方式,維持免疫力。

功能醫學在癌友營養補充方面的重點

癌症營養療法是基於證據醫學,透過營養調理降低化放療對正常組織的傷害、促進療程撲滅癌細胞的效果,強化自身對抗腫瘤的能力。4大重點包括:
1.  增加化療、放療和免疫治療的療效
2.  保護正常細胞、促進組織修復,例如每天服用 5~10 克麩醯胺酸,可以紓緩口腔黏膜受損的情形
3.  營養免疫療法,也就是透過補充營養素,促進自然殺手細胞的活性
4.  促進癌症幹細胞凋亡,例如服用魚油,其中的 omega-3脂肪酸,就能促進腫瘤幹細胞凋亡

日常生活中的防癌重點

1.  注意生活周遭的環境荷爾蒙與塑化劑
塑化劑這種環境荷爾蒙所造成的污染問題日趨嚴重,而塑化劑本身就是一種內分泌干擾因子,會提高罹患乳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攝護腺癌、肺腺癌和甲狀腺癌等癌症的機率。如果檢測癌友尿液中的塑化劑代謝物質,經常會發現致癌塑化劑雙酚 A、鄰苯二甲酸乙酯 DEHP 等物質的含量過高。
劉博仁醫師提醒,平時應特別注意,不要用塑膠袋裝熱湯,否則很容易吃進大量塑化劑。
2.  多吃十字花科蔬菜,有助降低癌症風險
多吃十字花科蔬菜,例如花椰菜、大小白菜、青江菜、芥蘭、油菜、球芽甘藍、芝麻葉、羽衣甘藍等,可以減少口腔癌、食道癌、大腸癌、乳癌等機率。這些蔬菜中的植化素,經過胃酸催化,可促進肝臟解毒酵素活性,代謝掉環境荷爾蒙等毒素。
3. 優質睡眠、適度運動
充足的睡眠可以促進肝臟修復,讓肝臟解毒效率更好;運動流汗則有助於毒素排除。研究顯示,汗液中可以偵測到微量重金屬,而運動就是流汗的催化劑,運動流汗搭配喝水,就是很好的排毒過程。
4.  正念紓壓,避免免疫力下降
5.  多接觸大自然
日本一項針對 12 名 37~55 歲健康男性所做的研究發現,連續兩天在三個不同的林場旅行後,91%受試者血液中的自然殺手細胞活性平均增加了 50%。
森林療癒之所以能增加自然殺手細胞的效果,主要是因為充滿負離子的乾淨空氣及芬多精。負離子具有活化細胞、改善大腦皮質功能以及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的效果;芬多精則具有穩定情緒、降低氣管發炎等作用。
6.  嘗試藝術治療、抒發情感

一項針對3,476人的29項研究的統合分析發現,癌症患者在接受正念減壓和正念藝術治療等方法後,比沒有接受的患者,更明顯且有效的減少了焦慮、憂鬱、慢性疲倦、壓力等症狀,同時,也提升了生活品質及治療創傷後的身心靈重建。

面對癌症,你我應有的態度

圖片來源 / 陳弘璋攝
圖片來源 / 陳弘璋攝

劉博仁醫師指出,癌症的治療,不僅限於手術、化療、放量和免疫藥物治療。做為相當注重營養輔助治療的醫師,在癌症多專科團隊討論癌症治療計畫時,劉博仁都會加強營養師會診,提供癌症患者在開刀前後、化療,或是放射治療時的營養素補充建議。
其次,癌症的調理,從日常預防就應該開始進行。由於每個人的個體差異大,劉博仁醫師也建議大家,定期追蹤各項生化指數、癌症腫瘤指標(tumormarker),以及自己的血清營養狀態。
一旦罹癌,一定要特別留意癌友以及家屬的心理狀態,釐清坊間不正確的迷思,隨時接收各種癌症治療實證基礎的醫療新知。最後,把癌症當作慢性病管理,即使罹癌,也依然能享受精彩的人生。

延伸閱讀:

淋巴結腫大可能是癌症徵兆!原因、症狀、治療一次看

睡前吃香蕉,可以改善失眠?這6種營養素是關鍵

翻轉百歲/銀髮族「吃越清淡、越營養不良」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