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了「玩心」就能大發!把無名專案養成全球美妝科技女王,玩美移動張華禎的創業冒險

破浪,需要敏銳的眼光、堅定的信念和無比的勇氣。台灣的創業家們正是憑藉這股青春、無懼的精神,在創新與挑戰的汪洋中前行。
《數位時代》25周年特別號,採訪了Appier的游直翰、Dcard的林裕欽、Gogolook的3名創辦人鄭勝丰、郭建甫與宋政桓,還有玩美移動的張華禎,都是在產業獨霸一方、取得不小成就的案例。

看完文章參與問券互動,免費收藏25周年紀念專刊

在1個多小時的訪問中,玩美移動的創辦人暨執行長張華禎提到了64次「美」。

「以前『美』是時尚雜誌《Vogue》說了算、大美妝品牌說了算。現在這個世代,自己覺得美才是美,而技術可以讓人們愛美的本性變成真實。」張華禎這段對美的描述,就是玩美移動最好的註解:利用AI與AR(擴增實境)技術,讓美民主化、讓所有人自己決定什麼是美。

更具體來說,玩美移動提供企業端虛擬試妝、虛擬染髮、虛擬眼鏡試戴等服務。過去消費者在專櫃前頂多嘗試個2、3款化妝品,透過虛擬試妝,只需要點擊幾下手機或平板,就能在短短幾分鐘內嘗試幾十種甚至幾百種品項或顏色。什麼是美?嘗試了就知道。而在消費者端,玩美移動則有一系列相片編輯、彩妝App,採用訂閱及免費加值模式收費。

2個業務在2023年貢獻了新台幣近16億元的營收,玩美移動也在2022年透過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赴美上市,於紐約證交所掛牌。

玩美移動張華禎 圖/玩美移動提供
玩美移動張華禎 圖/玩美移動提供

在台灣做全世界「美」的生意,聽起來很不真實。畢竟台灣缺少享譽國際的時尚品牌,也不是美妝品牌大國;從物理距離來看,玩美移動所在的新店區跟時尚之都巴黎相距1萬公里,是什麼原因讓張華禎決定創立玩美移動,又怎麼收服全球美妝品牌Top 20中的18家?

C端+B端通吃

獲香奈兒、資生堂、高盛投資

對新一代的創業家來說,張華禎或許是陌生的名字。不過,綜觀軟體產業在台灣的發展歷程中,她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1994年張華禎離開花旗銀行,加入員工只有30人的防毒軟體公司趨勢科技,從熟悉的財務領域出發,一路升任至全球財務長暨執行副總。

到了1997年時,她加入夫婿黃肇雄創辦的訊連科技並出任總經理。黃肇雄主責技術研發,張華禎則一手掌握行銷與業務,訊連科技的營收數字從1999年前的2.21億元,一路攀升到全盛時期2008年的46.8億元。

2015年,張華禎從訊連科技內部帶著80名員工成立玩美移動,陸續獲得阿里巴巴、高盛、Snap、香奈兒(Chanel)、資生堂等國際企業的投資,公開募資金額為2.19億美元(約為新台幣65.7億元)。

說張華禎總是在浪頭上絕不為過。趨勢科技、訊連科技是台灣第一代、仍存活至今的軟體公司,在當時一票硬體掛帥的台灣企業中屬於截然不同的風景,也分別在日本、台灣掛牌上市。玩美移動則是在新一波軟體風潮中,少數能走向資本市場,甚至是海外資本市場的案例。

這樣的經歷,要在台灣也難找出第二人比擬。張華禎也一如許多成功傳記的開頭說:「創業其實不在我的人生計畫裡。」確實,這段經歷需要一些些機遇、一些些義無反顧,還有很多很多的決心。

像是玩美移動誕生之初,是訊連科技內部的孵育項目,甚至連名字都沒有,被稱為「新經濟團隊」。新經濟的意思,是相對於訊連科技專注的PC端,更注重在行動端的可能性。該團隊主打行動端的AR服務,一開始的產品是AR換裝。很快地遇到一個困境:有技術卻沒辦法賺錢。

張華禎回憶道:「那時候我是訊連總經理,你要把資源給燒錢的單位,還是給賺錢的單位?這是一個兩難,但新公司你不給資源是長不大的,就決心破釜沉舟獨立出來試試看。」

這才有了後來的故事,獨立後的玩美移動持續發展AR技術,陸續開發出換妝、相片編輯的App,後來發現同樣的技術,可以應用在美妝、時尚產業,才從單純的App,轉變成消費端、企業端通吃的雙營收核心。

玩美移動2B、2C通殺 圖/數位時代製作
玩美移動2B、2C通殺 圖/數位時代製作

企業為什麼買單玩美移動的服務?特別是張華禎鎖定的是大型美妝、時尚品牌,因為這些企業才有餘裕數位轉型,這些企業從來都不是她過去熟悉、打交道的類型。

張華禎生動地舉例:「以前我們(訊連)跟PC廠談生意都是喝可樂、吃三明治、穿T恤;玩美移動的客戶在紐約、巴黎、東京,要喝紅酒跟香檳、要dress up(盛裝),每一個人都好美。」

玩美移動張華禎 圖/玩美移動提供
玩美移動張華禎 圖/玩美移動提供

跟著客戶「練功」

30秒試妝30色,賣動怪色口紅

讓客戶買單的過程中沒有什麼離奇的情節、特殊的手法,也不管喝酒還飲料,「就是證明你可以幫他們增加業績、達成KPI、提升ROI(投資報酬率)。」張華禎說,為了證明就必須進行一次次的A/B Test、POC(概念驗證),或是從小區域開始一關關測試,這也是頭3年玩美移動的最主要工作,跟著客戶需求練功。

那段時間,張華禎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遠赴英國的嘗試。當時一個知名美妝品牌客戶,在英國大型百貨商場中放了6台iPad當作試妝鏡,要測試玩美移動30秒可以測試30種唇色的虛擬上妝功能。驗收的指標很簡單,也很殘酷──能不能帶來更多的營收與客單價──是場一翻兩瞪眼的現場考試。

「消費者買化妝品很辛苦,你怎麼知道廣告的化妝品在你臉上好不好看?你一次頂多嘗試3個顏色,熱賣的色號永遠是那幾個。所以我很有信心,(我們的服務)消費者怎麼可能不要?」話是這樣說,張華禎坦承心裡還是有點緊張。

玩美移動張華禎 圖/數位時代微電影《青春,無懼》
玩美移動張華禎 圖/數位時代微電影《青春,無懼》

最後測試3個星期的結果,客戶很滿意,過去不容易銷售的紫色口紅有人買,不太熱賣的商品也有了詢問度,甚至增加客單價,買了口紅的消費者多買了腮紅,一切都因為可以更簡單地試妝。

這對玩美移動來說是極具指標性的一個案子。後來玩美移動不只有虛擬試妝,更把技術延伸到珠寶、手錶、戒指、膚質測試等,在美的領域持續攻城掠地,「我們是美妝、時尚公司跟技術之間的橋梁,玩美移動就是一家Beauty Tech(美容科技)公司,永遠在make world beautiful(讓世界更美)。」張華禎說。且進攻企業端時,玩美移動在消費端的腳步也沒有停下,儘管一開始App都是免費開放,做為了解消費者喜好與行為的風向球,隨著消費者慢慢理解付費訂閱的價值,成為玩美移動倚重的營收支柱。

儘管囊括了600家品牌客戶、企業端與消費者端雙營收引擎轟轟轉動,張華禎還是沒有掉以輕心,在會議室中討論著全世界第一線的生意,美國、法國、印尼、義大利、德國、中國、日本,距離從來都不是問題。

玩美移動張華禎 圖/玩美移動提供
玩美移動張華禎 圖/玩美移動提供

工作「可鹽可甜」

嚴盯數字,新市場帶頭玩

她開會時不用筆電,對於簡報上的數字卻比任何人都清楚,能在簡報捲動中點出有問題的數字要夥伴重新查閱,同時還不忘提到iOS 17更新是否帶來影響。

曾與張華禎共事8年,訊連總經理林昭宏表示,「她(張華禎)是非常hands-on(事必躬親)的類型。」從一場會議中也許看不出來,現任啟雲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曾在趨勢、訊連任職高階主管的丘立全,有一個更生動地分享:「Alice(張華禎)在訊連是我老闆,那時候我不管在哪裡出差、在哪一個時區,她都會算好時間在下午4點打給你。」

這種汲汲營營來自恐懼,害怕大環境突變、害怕被取代、害怕跟不上,「競爭對手從不睡覺,我們只能跑得更快,品質還要夠好,這是技術公司的天命。」張華禎說,她並非害怕改變,反而非常喜歡改變,只是很多時候公司的營運講求時機,跑得更快在改變來襲時就有調整空間的機會,「創業當然有壓力、有失敗,你只能用這種心態面對每一天。」

不諱言張華禎是個嚴厲的主管,更重要的事情是,她是真的享受創業的過程。「以前她都會跟我說,我們來『玩』一下日本市場、我們來『玩』一下北歐市場,好像這些事情都不是工作。」丘立全說。

玩美移動張華禎 圖/數位時代微電影《青春,無懼》
玩美移動張華禎 圖/數位時代微電影《青春,無懼》

集強者3大特質

不懂就問、有5成把握就衝

作為張華禎的家人,黃肇雄很了解她的工作態度,他總是開玩笑說:「Alice離開辦公室就變得很隨和、很好相處,在公司就非常很不容易討好。」

創立於1996年,黃肇雄帶領訊連科技走過28年的時間,他用執行長對執行長的標準,分享了3個張華禎的特質:無框、無所畏懼、吸收能力極強,3個特質看似獨立,卻是一環接著一環。

「無框的意思是,她從來不會因為不是技術出身,就不去問。她很喜歡問問題、問得很深,常常讓我覺得:你問這麼多幹嘛?」黃肇雄說。就算台灣大部分成功的企業都是硬體、就算美妝與時尚產業裡台灣人不多、就算紐約和巴黎才是主戰場,也都不會變成張華禎的限制器。

為什麼她可以不被框架限制,那正是因為張華禎無所畏懼。框架就像是舒適圈,張華禎始終想要破框而出,「一般人可能有8、9成把握才會去做一件事,她只要5成就衝了。」黃肇雄說。

無所畏懼的底氣,則來自吸收能力。張華禎是財務出身,一路掌管業務、行銷,到完全執掌一家公司,跨越了不同的產業、面向不同的技術,她都像是雜食動物一樣不斷吸收,遇到專家和外部合作夥伴也不斷請益,更樂於吸收各種資訊。

「現在這個世界,只要你不把自己關起來,資訊就會源源不絕出現,我很喜歡這種感覺。」張華禎說,就算已經成為創業圈的佼佼者,她不滿足於現況、她享受變強的感覺,強悍也是一種美。

這種對美的追求不僅體現在她的商業帝國中,也在個人形象上得到了完美的詮釋。今年玩美移動的春酒上,張華禎佩戴了一個小小的皇冠,她從來不是王后,而是真正的女王──美的女王。

玩美移動創辦人暨執行長張華禎 圖/玩美移動提供
玩美移動創辦人暨執行長張華禎 圖/玩美移動提供

玩美移動

創辦人:張華禎
創立:2015年
員工數:320人
2023年營收:5350萬美元(約新台幣16億元)
主要業務:專注於美容科技(Beauty Tech),利用AI與AR技術開發美妝與時尚應用,於2022年10月透過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的方式在紐約證交所掛牌上市

責任編輯:謝宗穎

更多報導
【圖解】2024創業熱點展望!看台灣「破浪者們」如何放閃軟實力?借AI回血、拚國際化
創業就像打棒球,他8次揮棒才成功!Appier「高速CEO」游直翰與AI賽跑的熱血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