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離岸風電水底打樁建置 濾能水下抗噪材料小兵立大功

嗅到離岸風電水底商機,濾能研發出一款新型水下抗噪材料,受到開發商親睞。
嗅到離岸風電水底商機,濾能研發出一款新型水下抗噪材料,受到開發商親睞。

跟著全球淨零碳排腳步前進,離岸風電的需求也逐漸升溫,然而在公安施工要求,與環評、開發資金、工作船數量不足等問題之下,開發商每次施工只能建置一座風機水下基礎,完成之後才能再建制下一座;因此,若晚一天完工有可能就是100萬美元的流失。嗅到離岸風電水底商機,濾能研發出一款新型水下抗噪材料,大幅降低建置成本、快速佈建,受到開發商親睞。

「我們(濾能)2年前就開始投入在離岸風電,當時也是看準離岸風電基樁工程需要一些抗噪材料,才想說從材料角度切入,找尋海底抗噪材料商機,」濾能董事長黃銘文說道。

然而,為什麼離岸風電海底工程會需要抗噪防護機制?黃銘文解釋,在海底打樁的過程中,會產生低頻噪音,使得哺乳類生物(如白海豚)迷航,故在風場建置中,也衍伸出環評的要求,以現階段來說,在建案的750公尺內的範圍,噪音必須要在160dB以下。

嗅到離岸風電商機,濾能(圖為董事長黃銘文)耗時兩年多開發水下抗噪材料,並成功打進開發商供應鏈。(盧佳柔攝影)
嗅到離岸風電商機,濾能(圖為董事長黃銘文)耗時兩年多開發水下抗噪材料,並成功打進開發商供應鏈。(盧佳柔攝影)

2014年成立的濾能,主要提供無塵室用的濾網,短短兩年就打進台積電供應鏈,近期更將產業觸角延伸到離岸風電水底抗噪領域,並所斬獲取得英國開發商合作機會,有望在9月底前開始進入風電建置。

濾能董事長特助黃進賢表示,傳統降噪方式,是在樁底圍一圈氣泡幕(或氣球幕),並需連接一台維運船加壓打氣到底部來消化掉工程噪音。就像是養魚的水族箱,底下會有一根管子,透過加壓器產生泡泡,當噪音出來時,泡泡會吸附這些噪音,並在水中化掉噪音。

不過這樣的方式基樁建置模式,通常需要3.5~4.5天的時間,有時還可能會受到海中的一些風、暗流影響,讓水底的降噪的效果不穩定,導致降噪的噪音值產生超標,或延緩打樁工程。

「離岸風電工程多一天,就是100萬美元的損失!」黃進賢向本刊直言。反觀濾能抗噪方案是採用一種吸音複合材料所製,不僅減噪的能力高出傳統氣泡幕,運作效率更是高出160%之多。

有別於傳統需要架設複雜的抗噪系統,「濾能提供的水底抗噪方案,就像是在海底的樁柱上套上一個用吸音複合材料所製,長得像圍裙的套子,只需套上去就可以有效降噪音,僅需2.5~3天就能建置完成,比起傳統方式能節省20%左右的成本」,黃銘文進一步向本刊說明。

黃進賢補充,這種抗噪技術,不僅能用在離岸風電基樁建置,也能一體適用於跨海橋、港灣工程等,解決所有水下工程噪音問題。

談及針對離岸風電投入的下一步,黃銘文表示,目前會全力發展水下抗噪技術,希望能藉由與第一家開發商作出示範,進而拓展更多案場開發的機會,暫無開發風電相關新技術的規劃。


【點擊看完整全文】

更多鏡週刊報導
離岸風電第二階段再傳捷報 海能風電風場搶頭香開啟商業運轉
【風電董總心裡話4】投報率來到最低標生死邊緣 CIP總座:因為難做我們才會在這
【風電董總心裡話5】600~800MW風場容量是較好選擇 CIP總座點出關鍵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