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敘利亞難民兒童 家扶推「約旦計畫」

2011年敘利亞發生內戰以來,已有超過150萬名難民逃往鄰近國家約旦避難,在外交部的協助下,家扶基金會率台灣青年志工前進約旦難民營,透過各類表演活動及文化交流撫慰難民們的心。家扶基金會並於今年(2017年)10月起在當地設立辦公室,明年將展開「約旦計畫」,認養當地1,500名兒童,提供教育及經濟援助,呼籲台灣民眾一起伸出援手。 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統計,敘利亞內戰以來,已有近400萬難民逃往鄰近的土耳其、黎巴嫩與約旦。在約旦已註冊的難民達66萬人,還有約100萬名難民因證明文件不足而無法註冊,間接影響就業、就醫及就學的權益,生活更為艱困。 ◎家扶前進約旦 撫慰難民的心 家扶基金會長期關注國際貧童,今年8月在外交部的協助下,家扶帶了簡單的物資,並安排8名台灣青年志工前進約旦扎泰里(Zaatari)及阿茲拉克(Azraq)兩大難民營,透過表演活動與文化交流,紓解難民離鄉背井、生活不適的壓力和哀傷,在進駐的2週內,就服務超過700人次。家扶基金國際發展室主任林秉賢:『(原音)我們從媒體上看了太多關於那些孩子的訊息,其實我們很難過,但是一直都沒有通路或窗口進入這樣的地方。我們的能力、台灣的軟實力貢獻給他們,其實是受不了,覺得這次不能再缺席,所以我們就組織一群台灣非常優秀的青年,包含會魔術、會影片剪輯、會照相、會歌聲,把我們的台灣意象帶給他們,那是一種希望,因為這群孩子真的是太久沒有人陪伴了。小孩子那個驚喜、喜悅、笑容,你可以看得到他們的感覺,那就是一種「天啊!有這樣的人在陪伴我們」。』 ◎台灣青年志工 體驗難民處境 家扶與青年志工在難民營的表演造成前所未有的轟動,孩子不停追著志工們跑,不斷用阿拉伯文詢問各種問題。就讀逢甲大學經濟系的趙庭加第一次擔任國際志工,她表示,這次約旦行讓她親身瞭解難民們的處境。她說,令她印象最深的是一名小妹妹看了表演後,主動牽了她的手,十指緊扣,讓她非常感動。趙庭加:『(原音)就有一個小妹妹牽起了我的手,不是一般的牽,她是十指緊扣的牽,然後是越牽越緊,就讓我想雖然我們只是短暫的2個小時的表演或是手工藝的過程,可是在他們內心可能起了一些化學作用,帶給了他們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只是或許我們不太清楚,可是真的有傳遞那些東西給他們。那時就看到那些媽媽及小朋友臉上的笑容,就覺得很開心,然後有些小弟弟在我們表演的時候跟我們比個讚,我覺得那些小小的東西對我們來講都是個鼓勵。』 就讀逢甲大學行銷系的黃莜捷表示,在台灣對難民的印象就是他們可能因為經歷過戰爭、總是愁眉苦臉,但她發現他們還是跟一般兒童一樣。黃莜捷說,此行最讓她震撼的是當地小朋友問她「你父母還活著嗎?」黃莜捷說,在台灣,沒有人會詢問對方的父母是否還活著;但在當地,父母卻隨時可能因為戰爭受傷、死亡,還有很多小朋友是帶著小小孩一起上課。 另一名志工逢甲大學國貿系學生王郡民過去也曾前往斯里蘭卡擔任志工,他說,難民營的孩子與台灣的小孩一樣天真、可愛,但是當地缺乏資源,讓他回過頭思考「其實我們很幸福」。王郡民:『(原音)在台灣這個環境,有些人常常會抱怨我們的環境不夠好,但反觀那裡,在世界另一個角落,其實有人很羨慕我們的環境的,我覺得我們應該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月捐700元 做個愛心認養人 林秉賢指出,為進一步改善敘利亞難民兒童的生活條件,家扶基金會10月起在當地正式設立辦公室,並與當地組織合作,藉由推展營養改善、教育支持及社區環境工程等各項計畫,給予難民兒童們實質幫助。林秉賢:『(原音)他們的難民營其實有點像是在沙漠上放了數不盡的貨櫃,那樣的貨櫃地方你說是不是學校?我不太能夠從台灣的印象中跟你說那是學校;你說那是不是操場,在我們的生長經驗,我說那不是操場,那樣的地方,食衣住行都在那裡。那我們這次進去,包含經濟援助,是接下來一定會做的,包含教學設備、創傷後的輔導,我們也會聘請國際級的專家,跟當地的皇家基金會一起讓這群孩子能夠抹平他們的傷痕,而且在之後的生活、教育都能夠在有我們台灣力量的支持下,繼續以比較有發展性的方式去進行。』 林秉賢說,家扶基金會協助海外34個國家、超過6萬8,972名兒童,今年10月將正式在約旦設置辦公室,明年啟動「約旦計畫」,首波將把1,500名難民兒童納入扶助,他呼籲台灣民眾伸出援手,成為「認養人」,每個月捐助新台幣700元,就可以讓台灣的愛心跨越種族與國度,傳遞給需要幫助的敘利亞難民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