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水雉美濃湖繁殖 農民李金洲留田不收幫復育

有「凌波仙子」水雉在美濃湖附近的野蓮田裡築巢,農民李金洲為保育,留下1/3田、市值約5萬的野蓮不採收,還錯失下期種植,並親自架橋避免小水雉落入水溝。高雄鳥會與志工團隊在美濃湖畔經營2塊相鄰的水雉棲地,由劉孝伸和黃淑玫夫婦集結民間力量合力租下、管理近1甲土地,高雄市政府觀光局近年也撥用約1公頃面積土地,與高雄鳥會合作經營,志工合力種下水雉愛利用的芡實、齒葉睡蓮、菱角等植物,近年成功吸引保育類鳥類、有「凌波仙子」美稱的水雉築巢。

助水雉美濃湖繁殖 農民李金洲留田不收幫復育
助水雉美濃湖繁殖 農民李金洲留田不收幫復育

不過,今年卻有鳥友發現,有一隻公鳥選在附近即將採收的野蓮田裡築巢,吸引母鳥產下4顆蛋。

野蓮又稱水蓮,是美濃常見經濟作物,為浮葉型水生植物,但因通常在長到可以承載水雉重量前,就會被採收,少有水雉在其上築巢且繁殖成功的紀錄。

高雄市野鳥學會水雉棲地復育工作站主任陳柏豪告訴記者,這一巢在孵蛋期間,就面臨野蓮採收期,但農友李金洲得知有水雉在田裡築巢,樂意留下1/3片田不採收,讓水雉安心孵蛋,犧牲的野蓮市值粗估新台幣5萬元,還因此錯失整片田下一期種植的時機。

4隻小水雉在6月24日接連孵化,但隨著小水雉長大,活動力比較好後,開始會到隔壁田區覓食,卻有幾次不慎掉進三面光式的灌溉溝渠後爬不上來,在一次落水事件中,雖然志工努力打撈,其中一隻小水雉仍與兄弟姊妹分開。

看到這個情況,野蓮農李金洲決定幫水雉蓋一座橋,用黑色網布幫溝渠「加蓋」,避免小水雉再落入死亡陷阱,義舉感動鳥友,被大家戲稱為「金洲大橋」,小水雉在會飛前也天天踏著金洲大橋到隔壁田覓食。

為水雉繁殖讓利、付出,陳柏豪說,農友可以透過申請瀕危物種生態給付,或是參加水雉巡守隊參與保育工作等方式,申請農業局補助,但像李金洲這樣放棄採收的情況,繁殖獎勵補助卻僅有一巢數千元。

陳柏豪說明,這是因為水雉繁殖補助是比照台南官田經驗訂定,但官田區種植的是菱角,採收並不影響水雉繁殖,美濃的野蓮則需要放棄採收才能讓小水雉安心長大,就得仰賴農民讓利;而且美濃目前相關生態給付,也不像台南有專業調查人員查驗,若有完整規劃,對政策長期推動會更好。

責任主編:于維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