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顱顏患童「好好長大」 羅慧夫基金會提供各式補助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4日下午舉辦募款記者會,左為宸宸與媽媽、中為愛心大使方文琳、右為揚揚與爸爸。(劉品希 攝)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4日下午舉辦募款記者會,左為宸宸與媽媽、中為愛心大使方文琳、右為揚揚與爸爸。(劉品希 攝)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成立33年來已幫助近4千個顱顏患者家庭,基金會今天(4日)下午舉辦「好好長大」募款記者會,呼籲民眾踴躍捐款,幫助這些孩子們好好長大;顱顏患童媽媽分享心路歷程時不捨落淚,強調每個人都平等,這些孩子們不該被貼上標籤。

台灣一年有300多個先天顱顏缺陷新生兒,包括唇腭裂、小耳症及其他先天性顱顏疾病等,基金會4日下午舉辦「好好長大」募款記者會,現場邀來2個顱顏家庭分享生命故事。

今年3歲4個月的宸宸患有罕見顱顏疾病「高登哈氏症」,懷胎時,媽媽原本以為宸宸只是一側耳朵較小,沒想到出生後狀況百出,宸宸8個月大時更被診斷出發展遲緩。宸宸媽媽說:『(原音)一開始他無法自行喝奶,新生兒無法自行喝奶,加上一用力呼吸,大口吸氣,他就會臉色發黑,身體發黑,當這個情況持續了3、4個月,我幾乎是每天不敢睡,每天家裡燈火都是24小時開著,隨時去檢查觀測小朋友隨時的狀況跟生命體徵。』

基金會得知宸宸的情況後,協助宸宸北上就醫,安排物理治療、語言治療、職能治療等課程,並補助配戴助聽器,現在的宸宸雖然睡覺仍要戴著呼吸器,但發展速度已漸漸跟上,下學期便可望從特幼班轉到普幼班。

3歲的揚揚則是唇腭裂童,1歲前就已經歷2次手術,基金會接到診所通報後,主動致電提供服務,包括提供特殊奶瓶與奶嘴、教導喝奶的方式及配戴鼻模、術後照顧、喘息照護員到宅服務,也提供生活津貼,原本只會學動物叫聲的揚揚現在已能說簡單的詞語及發音,基金會更負擔學費,讓揚揚盡快上幼兒園,加速語言發展。

基金會執行長陳依伶表示,基金會的服務從懷孕、產檢時就介入,提供懷孕諮詢關懷、新生兒喘息服務、各式經濟補助與服務方案,一路陪孩子長大至18歲;她呼籲民眾踴躍捐款,只要單筆捐款新台幣580元以上,就贈送兔年喜氣春聯紅包套組,希望大家一起幫這群孩子好好長大。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幫助顱顏患童好好長大 亟待社會伸援手
羅慧夫辭世 賴清德:感謝他對台奉獻
蔡總統憶羅慧夫 永遠是我們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