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小農》減少食物浪費全球減碳10% 重新思考「過期食品」問題

不嫌棄醜一點的,便宜,而且味道會讓你驚喜。攝自花蓮市重慶市場。(圖片來源/方儉提供)

新冠疫情、俄烏戰爭和其他大小因素,造成全球經濟衰退,通貨膨脹,消費者必須改變生活方式,紐約時報最近報導,供應醜食、過期,斷貨食品的「打撈雜貨店(Salvage Glocery)」大行其道。

避免剩食,全球減碳10%

一個簡單的算式:

人類活動的碳排放量中,農業糧食佔了三分之一;而在農業糧食中,因為浪費、廢棄的食材、食物又佔了其中的三分之一。

所以,我們減少食物浪費,避免剩食,多消費醜食,就有機會減少10%的溫室氣體。

不過,要注意,農產品本身並不會增加碳排放,因為這是自然碳匯的一部分,而是農食產業工業化使用的化石燃料產生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如製造氮肥的甲烷,和氮肥使用後產生的氧化亞氮才是真正增加溫室氣體的來源。

我們必須審視我們的食物鏈的生命週期,找出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機會。今天我們就從大家最容易碰到的「保質期」問題入手,幫助大家了解我們長期的誤解和錯誤的認知。

我在賣場買食品時,經常會買打折的「即期品」,因為一方面價格低,一方面還可以減少食物的浪費,當然,也減少了碳排放。因為賣場,不論是超市、超商或量販店對於食品上的「保質期」都十分敏感,因為消費者或衛生官員可以一眼就判斷是否「過期」,過期食品就被當成毒蛇猛獸被要求下架,否則就可能會被消費者爆料,或是官員罰款,對商譽也是極大的損失。

紐約時報8月15日報導,在通貨膨脹下,美國消費者走向廉價環保供應過期食品的打撈雜貨店。(圖片來源/截取自紐約時報)

但是食品上的「保存期限」是否就是「食安天條」?如果以理性、科學眼光來看,其實和食安問題還有很長的距離,但是很多人無法理解、判斷,就把過保存期限當成不良產品。這是非常大的誤會,也因此造成許多不必要的食品浪費。

如果是在常溫保存下的生鮮產品,特別像海鮮、肉品,就要非常小心,哪怕是不到即期,在運到賣場的路上就腐壞變質,或是有些不肖業者用化學藥劑保鮮、保色、防腐,就更糟了。

在鄰近的小農市集直接向小農買,可以認識鄰居、交流感情,也可以安心吃認識的農民產品。攝自三芝八連溪農夫市集。(圖片來源/方儉提供)

做個負責任的消費者

這必須要靠消費者自身的保護意識,觀察生鮮食物的色、香、味,以及手感彈性等,這需要經驗和訓練。我很幸運,幼年時當和外婆去傳統市場買菜,現在可以輕易分辨海鮮的新鮮度,同時也會聞一聞有沒有化學藥水味,以免踩雷,現在的年輕人可能就很少有這樣生活教育的機會了。

但是到了有包裝食品就比較簡單,除了看包裝上的生產日期,更要看成分表,我的原則是選擇成分越簡單的越好,凡是有一堆看不懂的化學名的標籤,就盡量不買,不過有時還是會忍不住去買一些重度加工、調味、防腐的零食。

我會盡量買即期食品,這樣可以保持貨價產品的「先進先出(First In First Out,FIFO)原則,像鮮奶,一般在未開封情況下,保存期限再加一個星期也沒問題,只是賣場不能再賣了。至於保久乳,只要包裝完整,沒有鼓起,拿回家在室溫背光處擺一年也不會壞,營養成分也少不到哪裡去。買即期保久乳是我很樂意的事。

至於像泡麵、脆片這些深度加工產品,從食安角度來看,除非是包裝破損,或放了好幾年,可能會走味,但是不會構成危害,健康角度來看,是要看是否受潮或是有油耗味,這需要消費者自己的修為了。

一個負責任的消費者不只是聰明的選擇食品,還要保護環境,也保護自己的荷包,更讓自己吃得健康安心。

食材上的時間只是一個參考標籤,不是安全標準

我們常看到一些新聞報導,某食品公司因為存放過期食材,而被罰款。過期食材問題也成了食安的天條,但是我過去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接受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受訓時,食材上的日期只是一個參考標示,而非判定是否違反食安管制的唯一標準,這和很多台灣人或中國人的認知不同,因為這兩個地區的食安官員可能只會看標籤的日期,而不知道要去檢查FIFO和FAT TOM的管理原則。

按照HACCP的風險評估(HA)要求,美國食安檢查更重視的是食品工廠的危害分析,是否把涵蓋了食材本身(Food),酸鹼質(Acidity),時間(Time),溫度(Thermal),氧(Oxygen)和水分濕度(Moisture)在食品生產過程中的食安風險。

所以我們在檢查工廠時會看工廠管理的食安風險分析,即使是有些加工食材有些「年份」,但是我們還要看它們為什麼會沒用掉,是否反先進先出原則,以及冷鏈是否完整穩定,是否都有良好的溫控紀錄,以及環境控制,才能決定所謂「過期」的食材是否違反HACCP規定。

例如在冷凍庫看到一塊放了3年(或更久)的牛肉,我們必須先看進貨、投料順序和紀錄,是否做到先進先出,另外則要看冷凍庫的溫度保持是否都維持在-18或-40攝氏度,而且是否長期穩定,以及冷凍庫的保修計劃和紀錄,以確保冷凍庫的溫度一直維持設定的溫度。

如果這些危害都被分析到,並排除了可能的漏洞,而且從外觀或檢驗其細菌在衛生規範內,這塊牛肉是可以繼續使用的。

如果因為「到期」就丟棄這塊牛肉,無涉食安,但是造成更多的浪費。當然,從成本管制而言,這家廠商沒有減少庫存成本,則是管理的缺失了。

2014年上海福喜事件,美商背景的福喜公司使用了「過期食材」,而被媒體曝光,造成轟動一時的事件,其源頭就是中美雙方對於HACCP食安認知的差異所致,這也造成後來美國食品業者撤資、退出中國市場的導火線之一。

在食安面對「過期食品」問題上,台灣顯然選擇和中國站在同一陣線,而與美國的HACCP管制不同調。

通膨+減碳下的覓食思考

從減碳和健康角度而言,食在當地,食在當下越新鮮越好,食物里程越短越好,是最高原則,盡量買夠吃的食物,不要浪費,盡量吃不加工的原時食,而且冰箱小一點,不要存放太多的食物,節約食物保存耗費的能源。

如果會精打細算,其實寧可花多一點錢買得精買得好,比揀便宜超額購買,所花的錢會更少,而且也不會為了減少剩食,而吃了超量的食物,把碳存在自己的腰圍。

另一方面,疫情使外食減少,但增加了外賣,這也是一個食安和環保的隱患,往往外食的來源不確定,使用的食材安全堪虞,廠商也使用高油高糖高鹽重口味綁住消費者的味蕾,特別對外宿外食的學生族群,再加上各種防疫手段如封控、口罩,讓人不想運動,許多人進行「人體碳封存」,體現在體重上,可惜無法買賣碳權。

自己做,多吃素,少糖油鹽,吃原食,多多思考環境問題,少浪費,或許這是後疫情「食代」,瘦荷包不景氣時代的覓食參考,一方面讓自己健康,節省生活費,更可以體會食物的原味。我個人曾經身體力行,沒有冰箱,沒有電視、汽車,每日步行萬步,十個月體重減少了20公斤,血糖血壓血脂都降低,而且精神更好。

當然現在可以直接向小農,利人利已。

=========

努力小農App,由綠色消費者基金會倡議,天地和氣有限公司出品,是一款免費提供小農和消費者使用的手機應用程式,旨在讓小農有一個方便、容易記錄生產歷程的手機App,自行訂價、上架、銷售;消費者也可以輕鬆找到小農,觀察他們的工作紀錄,並直接向小農購買,或成為朋友。平台上的小農都經過綠色消費者基金會工作人員或義工的專程拜訪,確認無誤,杜絕虚假不實。

目前倡議「小農種碳」,依照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清潔發展機制和國際減碳認證機構的方法學,幫助小農進行農業減碳,並進行國際自願性減碳認證和碳信用的交易。

歡迎下載努力小農App,並登入註冊,支持在地小農

蘋果手機:https://is.gd/tbNNji

安卓手機:https://is.gd/eptrGg

歡迎您也加入努力小農的行動,請下載並註冊「努力小農App」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台灣正名困境》去國際知名飯店吃牛肉麵 竟遇「中國台灣」難題
手機、PC需求下降 三星DRAM出口8月狂減24.7% 供應過剩將持續到明年
日本10月開放自由行 外國旅客只需檢附疫苗證明就能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