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小農》蘿蔔白了 歡迎來長良一起走向淨零

在這片田中,已經有數千根蘿蔔等著大家來拔,同時體驗小農種碳的原理和美食良景。(攝影/方儉)

抗暖化要長涼

長良里蘿蔔節將在1月27日上午9點,將在花蓮縣玉里舉辦,這也是台灣第一個小農減碳專案在國際認證前的活動,符合SDGs永續發展目標的SDG 4 優質教育,田園即教室,展示長良里的小農如何增加土壤碳匯,達成「健康的土壤,健康的作物,健康的人」國際「千分之四倡議」的目的。

自2022年5月初長良里民邱垂泉率先加入「國際黃金標準 (Gold Standard for Global Goals) 」立案的「台灣小農種碳專案」,在里長陳文華的支持下,成功動員幾乎全里的小農加入專案,在中央山脈玉山下,建立了第一個農業減碳淨零的村落。

關於長良里參與國際小農種碳專案詳情,可參考前期專欄「努力小農》減碳淨零「第一米」 花蓮長良農業減碳應許之地」

地球暖化問題,需要靠農業把二氧化碳「豐存」回土壤中,有健康的土壤,才會有健康的糧食和健康的人。(圖片來源/DALL-E製圖)

蘿蔔節是台灣許多農村的傳統活動,在11月底二期稻作收成後,到第二年2月春耕前,許多農家都會撒下蘿蔔籽在田裡,在休耕期間的3個月間,蘿蔔長大,正逢過年,全家團聚就來拔蘿蔔,同時也會利用田中的泥土來炕窯,烤地瓜、玉米等。

長良里民是閩南、客家、原住民、外省融合的族群,也提供了特色的掛菜雞、酸菜鴨、蘿蔔糕等在地小吃與大家分享。

我們賦予傳統的蘿蔔節一點「種碳、減碳」的概念,把自然的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剋,自然循環,與減碳的循環農業結合。特別是土壤的重要性與珍貴的價值體現出來,將傳統的農閒活動,結合國際農業減碳、土壤碳匯方法學,呈現在村民、遊客與親子的眼前。

初步驗證了長良里的1公頃實驗田的土壤,在去年收集豐存了66噸的二氧化碳當量的有機碳,達到了「千分之四倡議」的目標,這是讓許多專家學者驚訝的,然而仔細思考,這是靠土壤中的微生物達成了減碳的作用。請參見「努力小農》1年多辛苦的成果 想嚐嚐減碳米嗎?」

在自然環境中,泥土中眾多微生物與植物共生,可以利用這些二氧化碳經植物光合作用的有機質大量存在泥土中,形成土壤,再滋養植物,植物成為動物的食物,動物的排洩物,和動植物死亡的殘體,再被微生物分解成有機的土壤成分,形成萬物共榮的地球。千萬年前的動植物埋在土中,經地殼變動,變成了化石,如石油、煤、天然氣等。

近代的化肥、農藥與重型機具耕耘,造成土壤中的微生物滅絕,斷送了生態食物鏈的基層生機,就像吸毒一樣,不下重肥、重藥、更深的翻耕,就無法種出糧食,更有人認為再過60年地球大多數耕地的土壤將消耗殆盡。

想要知道台灣第一個減碳米是如何練成的,1月27日請來花蓮玉里長良里的蘿蔔節。(圖片來源/方儉提供)

種碳不是有生命力的「豐存」

所謂「種碳」就是利用植物(農作物)光合作用和土壤中的微生物產生多元循環共生的生態系統,盡可能將吸收到植物的二氧化碳保存在土壤中,而光是有機物是不夠的,需要微生物的作用才能創造有生命的「生質biomass」,變成長期有效的碳豐存。(註:豐存不同於封存,豐存(Enrichment)是有生命動態的,封存(Capture)則是無生命的碳,固定的封死在某處,例如碳捕捉封存技術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

拔蘿蔔,可以讓小朋友和大人看到地上與地下的植物體,也可以觸摸到土壤,觀察土壤和植物的關係,細心一點,就能看到植物根部的泥土和細菌構成的「團粒結構」,這是一般市人很難接觸到的「地下世界」,這些團粒就是土壤有機碳存在的證據。

炕窯則是一個都市人更難得的經驗,在自然中火是生命轉換的樞鈕,火是碳的劇烈氧化、燃燒作用,產生光、熱,把有機物化成灰,再回到土中,再成為植物的養分。像鉀肥,主要來自灰,這也是為什麼自古以來會有火耕。英文的鉀,是Potassium,字源於Pot Ash(鍋灰),因為最早科學家在鍋底的灰找到豐富的鉀。

而在燃燒過程中,有一個階段是無氧的裂解,超過400度的熱,將有機質,特別是木質素,裂解成甲烷、一氧化碳等可燃氣體(又稱為生質氣biogas),可以取代天然氣瓦斯。炕窯有煙囪效應,加速燃燒過程中的裂解,所以生質氣的燃燒溫度高,提高了燃燒氧化的效率,可以更節能。

這些都是上萬年來存在我們生活中的智慧,可惜我們沒有注意,也遺忘了這些技能與知識,希望此次長良里蘿蔔節讓大家再拾回童趣、童年的記憶,一同出發,走向淨零時代。

1月27日離過年還有2週,1月20日國民中小學放寒假,總統立委選舉也結束了2週,此次活動適合親子共學、體驗,如果有興趣參加不妨安排2、3日花東小旅行,為維持場地清潔和秩序,成人酌收場地費200元,有炕窯禮包,200人為限,學生、兒童免費。歡迎報名,https://forms.gle/MZ7HUUqkmjmdb1Rk8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美國公務人員考試制度的精神與方式
龍年抬頭的卻是印度象 高盛報告:印度1萬美元收入人口將突破1億
美媒:中產階級已拋棄對中國的幻想 台灣最親中的國民黨比以前更弱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