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草集」書寫南京遺族學校點滴 霍剛難忘傅達仁

(中央社記者葉冠吟台北25日電)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推出「我家的兩岸故事」系列第3本書「勁草集」,詳述南京遺族學校教育點滴,校友之一台灣抽象藝術家霍剛特別出席新書發表會,分享難忘同學傅達仁頑皮身影。

基金會分享,「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簡稱南京遺族學校)1928年建於南京,主要招收在北伐及辛亥革命中陣亡將士子女,抗日戰爭爆發後一度解散。1947年抗戰勝利後復校,校長為蔣中正,實際掌管校務的則為主席校董蔣宋美齡,為讓遺族子弟受良好教育,遺族學校採住校制,食衣住行皆由公費支出。

國共內戰爆發後,1949年遺族學校約300名師生南遷,最終搭船到台灣,寄讀於師大附中,僅半年多因時局混亂決定解散,遺族學校也因此走入歷史,霍剛、傅達仁和畫家劉國松都是當時來台學生之一。

現年92歲的霍剛今天回憶,當時學校從師資到教學設備全是一流,蔣宋美齡時不時會造訪,確認學生健康、飲食,同時督促大家用功;另外,由於學生都是孤兒,便會在家長欄填寫「蔣中正、蔣宋美齡」,成為學校默許的小趣事。

已故體育主播傅達仁則是霍剛的同學,霍剛笑說,當年在學校傅達仁就是籃球隊員,綽號猴子,總是很有活力頑皮,過去他定居義大利米蘭創作時,傅達仁還曾半夜跑來串門子喊:「你幹什麼!為什麼還不睡覺」,顯見兩人好交情。

不過70多年過去,來台時才十多歲的學生都已白髮蒼蒼,只剩數十人。歷經戰火一路同甘共苦,情感比家人緊密,霍剛表示,每年11月校慶原本都會辦同學聚會,隨著彼此年事漸長、散落全台各處不得不停辦,但在北部的幾個同學每月還是會固定小聚,關心彼此身體。

沈春池文教基金會秘書長石靜文表示,2017年開始基金會執行「搶救遷台歷史記憶庫」,尋訪遷台一、二、三代人物,透過真實經驗的口述歷史影像,典藏長者與家屬生命記憶,為大時代的悲歡離合留存歷史見證,目前已訪問1300多名長者,他們會持續與時間奮鬥、努力紀錄。(編輯:龍柏安)113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