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棲地減塑宣言:政府、企業應採取行動減少塑膠入侵自然

綠色和平2022年發布《難逃塑命:臺灣保育類野生動物及棲地微塑膠污染調查<報告,揭露臺灣保育類動物受微塑膠污染情況;報告並獲得23名學者專家連署,支持政府與企業採取積極減塑行動。

生長於臺灣這塊土地上的野生動物,一直以來面臨許多生存風險,舉凡過度開發、棲地縮減、污染破壞、路殺和非法狩獵等。而近年在商業模式的改變下,野生動物又多了一個新的威脅:塑膠。

綠色和平與臺灣生態和微塑膠的研究團隊,在2021-2022年間調查臺灣指標性保育類動物,包括臺灣黑熊、臺灣水鹿、黃喉貂、石虎、金門歐亞水獺和櫻花鉤吻鮭,發現塑膠污染陸域野生自然環境的情況極為普遍。以臺灣黑熊的大分棲地來說,高達八成以上的黑熊棲地水源和排遺樣本都發現塑膠碎片或顆粒,塑膠材質主要為聚乙烯(PE)、聚丙烯(PP),很高機率來自塑膠包裝、容器等被廣泛生產的物品。

塑膠的產量在短短幾十年間增加了20多倍,其中高達1/4是用過就丟的包裝。相較於肉眼可見的大型塑膠,分解過後的微型塑膠更易於傳播和攜帶有毒物質,在環境中具有持久性,並透過食物鏈累積於生物體。近年的國際研究普遍將塑膠視為陸域生態系的新威脅,塑膠和它帶來的有毒物質污染,很可能在未來數十年更廣泛的影響生態系統。

塑膠,本來就不存在於棲地,也不該成為野生動物的食物。面對大舉入侵陸域生態系的塑膠新威脅,政府、企業、乃至每一個人都可以採取行動。在瞭解綠色和平本次調查結果後,我們誠摯邀請您成為《動物棲地減塑宣言》的倡議夥伴,為野生動物大聲疾呼,支持政府、企業採取更多措施減少塑膠入侵自然環境:

我們一起支持政府

  • 逐年減少國有土地內銷售及使用一次性塑膠包裝等用品

  • 定期監測生態系受塑膠污染情形

  • 投入資源研究塑膠對生態系及保育類動物的長期影響

  • 響應聯合國《全球塑膠公約》,擬定臺灣淘汰一次性塑膠包裝等用品的時間表

我們一起支持企業

  • 自主訂立更積極的源頭減塑計畫

  • 增加無包裝或可重複使用包裝的商品,提供消費者更多無塑選擇

  • 在舉辦淨灘、淨山等活動外,邀集企業員工、消費者與社區加入減塑,透過員工教育及消費者溝通,協助減輕消費模式轉型帶來的挑戰

響應支持連署名單

  •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代理執行長 鄭明修

  •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中心研究員兼專題中心執行長 周崇光

  •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助研究員 李承軒

  •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Kunz, Alexander

  • 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何瓊紋

  • 國立中興大學環境工程學系特聘教授 盧明俊

  • 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林心恬

  • 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講座教授 林財富

  • 國立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李亞夫

  • 國立成功大學海洋科技與事務研究所助理教授 施義哲

  • 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副教授 侯文哲

  • 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黃榮振

  •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副館長 陳德豪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生物科技系教授 田倩蓉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助理教授 何攖寧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榮譽講座教授 邱文彥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郭庭君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副教授 鍾至青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暨海洋中心助理教授 許瑞峯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李佩珍

  • 野聲環境生態顧問 鍾佳衡

  • 野聲環境生態顧問 郭彥仁

  • 臺北市立動物園助理研究員 張廖年鴻

註1:依據所屬單位筆畫排序。
註2:名單
截至2023年4月30日,如有意參與連署,請參閱此連結

The post 動物棲地減塑宣言:政府、企業應採取行動減少塑膠入侵自然 appeared first on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 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