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保改革釋憲「不受理」 白委建議仿瑞典設年改委員會

前立委賴香伶、張其祿等人去年提出勞保改革釋憲案,憲法法庭決議不受理。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今(29)日對此舉行記者會,對勞保改革延宕所形成的問題和影響,呼籲政府政策需有即時性的改革作為。(張啓楷辦公室提供)
前立委賴香伶、張其祿等人去年提出勞保改革釋憲案,憲法法庭決議不受理。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今(29)日對此舉行記者會,對勞保改革延宕所形成的問題和影響,呼籲政府政策需有即時性的改革作為。(張啓楷辦公室提供)

前立委賴香伶、張其祿等人去年提出勞保改革釋憲案,憲法法庭決議不受理。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今(29)日對此舉行記者會,邀請協進會理事長黃丙喜教授、賴香伶、張其祿,以及民眾黨立委張啓楷等人出席,對勞保改革延宕所形成的問題和影響,呼籲政府政策需有即時性的改革作為。

為能有效啟動勞保改革,使其財務永續並符合代際正義,賴香伶、張其祿等31人於去年12月29日經連署向司法院所提出「勞保條例法規範憲法審查」聲請案,但今年5月24日司法院憲法法庭最終卻作出不受理之決議。

賴香伶今遺憾表示,她無法接受大法官做出「不受理」之理由,因為大法官系以「勞保條例之例次修法已施行多時,而聲請人提出本件聲請案為止,該新增及修正草案仍於立法院有關委員會審查中,不符前述『修法未果』意旨」,亦即因立法委員「尚未行使職權」,故不受理。

賴香伶批評,職司違憲審查及法律釋疑之大法官,在此次聲請案中完全忽視第十屆立委早已透過多次之質詢、修法提案,以及預算決議等方式積極「行使其職權」。大法官卻在其收案權上自我設限、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逕自結案。

賴香伶表示立委連署提出釋憲案,即期待司法、行政、立法各部門皆都能對憲法所明訂保障的社會安全制度能有積極的作為及改革,但至今卻無政府部門有效負責,更沒人想要面對解決勞保困局,只求甩鍋推諉。

張其祿表示,過去勞保制度設計不良,並遺留龐大潛藏負債,已達12兆,這是政府、資方、勞方必須一起承擔和要一起解決的歷史共業。

他認為,除透過政府概括承受、制定撥補時程計畫表,亦可考慮提高企業稅捐、課徵資本利得稅來做為財源,以對勞工影響最小,並促進社會財富的公平分配,來做為處理和改革的最高原則。而新任勞動部長何佩珊表示,「只要有政府,勞保不可能倒,並認為政府撥補即是改革」,但張其祿則指出,迄今未見勞動部有任何相關及完整的財務計畫,勞動部長所稱的經濟發展、稅收持續創新高即能有效挹注勞保基金的說法,恐怕

也是自我感覺良好,未能未雨綢繆。

張啓楷語重心長表示,蔡英文總統曾說「勞工是她心頭上最軟的一塊肉」,但結果卻是 520 蔡英文總統卸任了,而給勞工的承諾「勞保年金改革」也就一起下課了。他強調,政府撥補其實只能治標、不能治本,甚至在某一程度上還增加了國家財政上的非預期性支出,並連動增加國債負擔。

張啓楷重申,勞工才是經濟發展的火車頭,撥補並非有效改革,因此他也呼應賴香伶任內所提出,應仿瑞典制度設置「公共年金改革委員會」,以凝聚社會共識的方法,使年青世代與老年經濟安全的社會保障制度,皆能進入改革的希望工程之中。

黃丙喜強調,「代際正義原則」是國家公益的重要內涵,必須能夠準確地落實於各世代及各項公共政策之中,但目前無論青年人或年長者的困境皆難以解決;青年低薪已是普遍的現象,而不公的薪資待遇,除了影響生育意願外,更衍生出許多社會問題。

另在2025年台灣就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但年長者的經濟安全也在勞保可能破產的陰霾下有著高度之風險。黃丙喜說,政府面對該等問題,不能只有口號、信心喊話來呼攏國人,而不作出具體的改革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