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遺志 守護自由華人的迦南地:台灣

引言
七十多年前,面對「北京—莫斯科同盟」的強勢擴張,在東南亞異域堅持抗共作戰的中華民國雲南反共救國軍,不僅在軍事上分散了中共攻台的準備與力量,更讓全世界看到了台灣當時不屈服、不妥協、不投降的決心。他們的忠誠和奮鬥,讓東南亞免於「世界赤色革命」之浩劫,為當地今日的繁榮安樂奠定了根基,更為自己、為台灣贏得了尊嚴,成為自由世界刺向專制的鋒刃利劍。如今,台灣以及全世界熱愛自由的人們,依然面對「北京—莫斯科同盟」的巨大威脅,回到忠烈祠的雲南反共救國軍英靈,帶回了最高貴的忠貞氣節和最寶貴的堅韌精神,而這也必將鼓舞一代又一代台灣人為守護自由民主而不懈努力。


響雷澤雨 宛如弔喪之禮砲、烈士之垂淚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中華民國112年(西元2023年)6月30日午後,在憲兵機車的引導下,由泰北異域抵達桃園機場國門的中華民國雲南反共救國軍948位烈士英靈,終於歸國了。在台北圓山的國民革命忠烈祠,國防部長邱國正攜眾將領、三軍儀隊以及眾多媒體記者已經為迎接他們的到來,恭候多時。中華民國雲南反共救國軍陣亡將士入祀典禮,在這片國殤聖域隆重舉行。

當接載烈士牌位的車隊抵達忠烈祠時,響雷聲聲驚大地,澤雨瀝瀝浸河山。突如其來的雷暴豪雨,讓在場人士和記者紛紛穿上了國防部提供的雨衣。伴隨間奏式飛馳而過的疾風,陣陣涼意與昏暗之天色,更是愈顯悲肅之哀戚。作家温紳在臉書上寫到:「北安路的美僑商會積水不退,央廣內的小圓環也告淹水,原來是異域的孤軍英魂返台了。」


迎靈大典進行時,忠烈祠大雨滂沱。  (圖:本文作者提供)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這個被稱為孤軍的部隊回來了。悠揚的立正司號響起,國軍儀隊捧靈官落車而立,手捧書寫「中華民國雲南反共救國軍陣亡將士之靈位」字樣的烈士牌位,在傾斜而下的大雨中、在轟鳴隆嚮的雷聲中,以挺立而莊重的步伐,走向忠烈祠山門。

全場人士靜默,作伴之驚雷,宛如一聲聲莊嚴而隆重的弔喪禮砲,為英靈哀悼。相隨之泣雨,恰似當年崢嶸的高山密林作戰中,雲南反共救國軍將士一次次為陣亡袍澤遺下的垂淚,然後掩埋好他們的大體、收拾好悲傷的心情,為了勝利和自由繼續跋涉前進。不時呼嘯而過的風聲,更像是共軍當年射向烈士們的子彈和砲彈,從今日的人們身邊飛過,提醒著大家:烈士的任務完成了,但今時今日抵抗威權、保衛國家、守護自由的任務還遠沒有結束。

櫛風沐雨從不是浪漫,而是付出。有網友見到牌位淋雨而心中不捨,遂在國防部發言人的臉書賬號下留言:「為何不給牌位撐把傘呢?」但也有網民回應說:「撐傘似與軍人禮節不符,且先烈們流血都不怕,又何懼淋雨?」

忠貞:一顆心,向台灣

伴隨禮兵長一聲貫長入耳的「敬禮」聲,忠烈祠現場全體人員向烈士靈位致上最高的敬意。國防部長邱國正行撫胸禮,參謀總長梅家樹、陸軍司令鐘樹明、海軍司令唐華、空軍司令劉任遠以及其他眾軍方將領行軍禮、肅立在忠烈祠迴廊兩側的國軍儀隊弟兄行舉槍禮、文職人員行注目禮。

國防部示範樂隊奏響了波蘭音樂家蕭邦(Frédéric Chopin)序號為35的第二號鋼琴奏鳴曲第三樂章《葬禮進行曲》(funeral march),緩步走在移靈隊伍的最前列。在樂隊的變奏演繹下,蕭邦的旋律顯得更加哀婉和低沉。緊隨軍樂隊之後的是負責護靈、引靈的國防部三軍儀隊,烈士牌位則由儀隊官兵伴衛左右。儀隊官兵以喪禮勤務中的槍口向下、倒置懸於右肩的「倒肩槍」儀姿,一步一步將牌位帶向忠烈祠正殿。儀隊官兵的槍上,全部換上了黑色的槍穗,代表對「老兵不死、只是凋零;烈士不朽、浩氣長存」的崇高敬意。三軍儀隊和烈士牌位之後,國防部長邱國正、泰北孤軍後裔代表王紹章、軍方將領、中央民意代表及與祭人員緩步跟隨。這樣的隊列次序,正應了「踵武前賢、繼志承烈」的國軍武德。每一個中華民國國軍弟兄姐妹所要走的路,其實就是先烈先賢留下的前路。

低迴的《葬禮進行曲》,在雷雨聲的烘托下,仿佛將與祭者的思緒帶回到1949年12月的雲南昆明,盧漢的投共令國軍官兵彷徨、憤怒;從滇南的滄源,到緬甸的江拉基地,再到泰北帕黨,雲南反共救國軍時而轉進後撤,時而突入故土。他們和當時的江浙反共救國軍、西北反共救國軍、粵桂邊區反共救國軍等敵後武裝一樣,成為牽制共軍的重要力量,是1949年大撤退時分的「最偉大的殿後者」。曾突入滇南地區、反攻故土、開闢了根據地的雲南反共救國軍,更稱得上是「最勇敢的逆行者」。

退輔會主委、前國防部長馮世寬曾這樣闡述雲南反共救國軍在台灣軍事史上的意義:「在我們抗匪、剿匪時期,滇緬邊區成為最重要的吸引、分散中共部隊無法攻打台灣的據點。」

「忠貞」二字絕非浪得虛名。在緬甸和中共雙方的聯合軍事夾擊下,孤軍處境日益艱難。1953年、1961年,有了兩次撤退到台灣的軍事行動。他們沒有選擇投共,而是奔向自由,因而獲得「忠貞」之名。經歷過苦痛的人,才知道何為正常與健康。與今日一些台灣名嘴對中國大陸充滿溢美之詞不同,這些經歷過共產革命衝擊的國軍袍澤,深知紅色專政的恐怖。「一條命,滅共匪;一顆心,向台灣」,成為了孤軍官兵和韓戰共軍戰俘的共同口號與心願。

除了雲南米干 將國旗和堅韌留給台灣

所有人員就定位,入祀儀式在莊嚴的《中華民國國歌》聲中開始。有國歌,就必有國旗。放眼整個國民革命忠烈祠,從牌坊到廣場,最多的陳列物就是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矗立兩側,宛若英挺的士兵。即便在入祀當日的風雨中,曾經浸染鮮血的國旗,也沒有折斷或倒下——國祚雖維艱,國格則不辱。

滇緬泰北孤軍給時下年輕人最深刻的印象,並不是當年的「送炭到泰北」運動,而是位於桃園龍岡的「國旗屋」雲南米干店。如今,米干節已經成為桃園文化飲食品牌行銷的重要的元素,而「國旗屋」店主張老旺就是孤軍後代。但孤軍帶來的不僅有米干,還有國旗,以及背後的堅韌故事。張老旺曾說,自己之所以對國旗如此鐘情和熱愛,是因為父親當年撤退轉進時,部隊就是依靠國旗作為重新集結的訊號;每當看到國旗飄揚,官兵弟兄便可以重新聚攏,最終抵達了台灣。當然,父親留給張老旺的國旗,絕非文學修飾,而是真真確確浸染了陣亡將士的鮮血。每年雙十國慶,桃園「國旗屋」舉辦的升旗典禮,必定會吸引大量民眾參加;歷任桃園市長不分黨派,也會前來捧場,表達凝聚國人團結的心願。

2021年雙十國慶時,退輔會和桃園市政府舉辦中華民國反共救國軍紀念章授章典禮。桃園市長鄭文燦致辭時說道:「當年,不在自己的國土,卻背著國旗,不僅是《異域》的小說中看到,而是在我們這裡真實發生……和八二三砲戰一樣,對於台灣而言,這是非常重要的故事……愛國不是哪一個政黨的專利,這一段歷史已經過去,但故事應該留下來,以傳承我們的愛國精神。」

國防部發言人的臉書專頁,更是高度肯定雲南反共救國軍與台灣的淵源:「我們是中華民國,當初如果沒有他們分散敵人的追擊和火力,也許很多國人就會無法安全抵達,也許我們要損失更多,也失去更多,沒有那麼多人可以投入十大建設而有後來的民生經濟蓬勃。」

蔡總統曾經說:「國旗不見了,我們一起生氣;台灣被打壓,我們一起憤怒,這就是我們榮辱與共的情感。」

恰恰是在泰國,2006年的曼谷國際少年運動會上,台灣選手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被中共分子數度搶奪。雲南反共救國軍所流傳的國旗與堅韌精神,在今天這個時代更是別具意義。泰北地處異域,戰火紛飛歲月,青天白日滿地紅飄揚;時下中共國力日漸強盛後,對岸長期投入資源,希望泰北民眾轉投北京。但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則始終在美斯樂屹立不搖,這就是孤軍先賢留下的一種態度、一種氣節、一種立場。背後,就是堅韌不移的情操。

令東南亞免赤禍之危 國際讚譽

國歌畢,國防部長邱國正行上香、獻花之禮。邱部長持香花而拜時,國防部示範樂隊奏響了18世紀的東正教讚美詩《吾主在錫安何等光榮》(How Glorious Is Our Lord in Zion,又名Kol' slaven nash Gospod' v Sione)。柔美的管樂似乎向世人宣告:為自由而戰的異域忠魂,今日已正式主懷安息,長伴在聖父的一側,永享悠寧;也代表著任務解除:回家了。

其後,司儀開始恭讀祭文——「惟中華民國112年6月30日,國防部長邱國正謹率國軍官兵、中央民意代表並敦請遺族代表敬具鮮花,致祭於中華民國雲南反共救國軍陣亡將士之靈曰:
巍巍烈士,典型流芳,桓桓忠魂,沛乎穹蒼,盡職殉難,勳績孔彰,義肝忠膽,貫日凌霜,英靈顯赫,默佑旂常,義援友邦,歷劫蠻荒,泰北異域,建立家邦,戡平亂源,戰績再創,軫念忠烈,肅奠國殤,虔誠謹告,護祐無疆。」

祭文中的每一個字,都是對這支孤軍的讚美、褒揚和肯定。美歐自由世界與中蘇共產集團在那個年代的對抗,並不是今天一些人所宣稱的不同主義、理想、道路的衝突,而是實實在在的人性與奴性的選擇,飽足與飢餓的選擇,無畏與恐懼的選擇,道德與墮落的選擇,真實與虛假的選擇,平等與特權的選擇,自由決斷與被人代表的選擇,有時甚至是生命和死亡的選擇。那些坍塌掉的紅色暴政,已經用被揭露的罪惡故事詮釋了這種滴血的對比和驚歎。

中華民國雲南反共救國軍,毫無疑問是自由世界的鋼鐵勁旅。他們在東南亞特別是與泰國共產黨(苗共)的作戰,取得了巨大成功。泰國軍事最高統帥部曾通告孤軍的豐功偉績:「該部於佛曆2513(西元1970)年12月10日開始,出征至佛曆2518(西元1975)年,歷史5年時間,共6次圍剿,終於將該地區苗共擊潰,該部官兵能吃苦耐勞,勇敢作戰,不怕犧牲…為我國家流血流汗,立下不可磨滅之功勞,茲將該部隊作戰經過列諸於後,願我國人共明鑒之。」

這份他國的讚美是樸實的。在泰國回八亮、龍塘、白土寨的山嶺烽火之中,孤軍官兵以爭取尊嚴的意志、滿懷去國懷鄉之恨,贏得帕蒙山戰役,擊潰苗共主力,獲得泰國政府頒發居留權。有時,為了自己,為了他人,為了自由就是這麼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雲南反共救國軍第三軍李文煥部,更曾在1964年突擊進攻寮國共產黨武裝總部,配合美軍和自由世界,最大限度地遲滯了寮國甚至是整個中南半島的赤化。

因為泰國的苗共被雲南反共救國軍參與消滅,泰國才免於赤化的浩劫。否則,泰國人的遭遇和命運恐怕不會比柬埔寨等鄰國好,例如佛像、寺廟便會遭受被無神論毀滅的厄運。因為赤化之危消除,泰國人沒有了寮國苗族民眾的大逃亡,沒有了赤柬在柬埔寨製造的大屠殺和集中營,沒有了朝鮮半島脫北者的貧窮苦難,更不需要像柏林人那樣冒死翻墻去投奔自由。當前不久泰國民主選舉的香檳之花四溢在曼谷夜空時,倍感欣慰的不僅有勝選人士和支持者,當然也包括了曾經在這片土地上勇敢抗共的泰北孤軍在天英靈。

勿忘遺志 守護自由華人的迦南地:台灣

入祀儀式的最後一個儀程,是「行三鞠躬禮」,全體人員包含軍職與祭者在內,紛紛脫帽。三鞠躬,也稱為最敬禮、最高榮譽。當鞠躬者俯下身時,是獻出敬意、汲取力量;當鞠躬者重新肅立時,將更有力量、更團結。

「鞠躬」,是對於孤軍烈士之靈歸國的歡迎和隆重。

「再鞠躬」,是對泰北孤軍在過去數十年來,堅持抗共、效忠國家精神的敬意。

「三鞠躬」,是時下的人們,賡續泰北孤軍遺志,展現守護中華民國、保衛台澎金馬的決心和信念。孤軍走過的忠貞之路、堅韌之路,今人會繼續走下去。

《聖經》中,以色列人為了免受迫害而出埃及,到達了迦南地,與神立約。數百年來,台灣一直都是為了躲避和反抗中原暴政而遷徙流離的人民的新家園。因為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和剃髮令的殘暴,台灣的明鄭東寧政權才成為中原士人心中的正朔之宗,清廷必欲除之而後快。因為紅色風暴的殘酷與猛烈,萬千軍民同胞的1949才成為不朽的大江大海。走過古寧頭的硝煙、八二三的炮火,歷經了外交的困境和經濟的起飛,在民主化洗禮下的人們對這片土地更加熱愛、更加認同。因此,2019之後,香港人將自己對六四的記憶、對故土的留戀,也寫在了台灣。

台灣,是自由華人的迦南地。對中華民國雲南反共救國軍陣亡將士而言,台灣不是他們曾經的根,卻是他們最終的家。他們的精神,光照著「不要封控要自由」的一張張白紙;也呵護著悼念六四的一隻隻蠟燭,直到千秋萬世,都將長伴台灣。

在三鞠躬後的哀樂聲中,入祀儀式結束了。但台海的共軍機艦、烏克蘭的殘垣瓦礫,都寓示所有人,中華民國雲南反共救國軍的遺志:反共抗俄——還沒有結束……

文:獨立作家 林宇豪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邱國正主祭 雲南反共救國軍入祀忠烈祠
勇抗共軍948名泰緬孤軍英靈 今入祀忠烈祠
趙仲容少將等5員入祀忠烈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