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發燒速急診, 引發敗血性休克恐致嚴重後果!

記者 魏吟冰/台北報導

很多癌症患者的死因不見得是癌症本身,而是感染引發的敗血症造成多重器官衰竭。近年來也有愈來愈多的新的預防或治療性準則,可以即時處理控制患者的感染問題。但民眾初罹癌化療期間,面對發燒身體卻無特別不適的情形,易失去警覺性。臨床上,就有病患化療期間發燒未立即急診送醫,感染引發敗血性休克,經緊急搶救才撿回一命。

化療讓人體分裂比較快的正常細胞也受傷害

化療是很多癌症病患的標準療程,也是目前最普遍的治療癌症的方式之一。但化療的副作用常令許多病患心生畏懼。其中,蠻常發生的就是白血球低下導致的感染,醫學上稱之為「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症(neutropenia)」。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楊陽生醫師就曾專文探討這個問題。

楊陽生醫師文中指出,化療大部分無法只攻擊特定細胞,人體內分裂比較快速的像骨髓造血細胞、消化道粘膜細胞、毛囊細胞等都容易受到化學藥物的傷害。一般受影響的正常組織細胞在化學治療結束後大部份都會很快復原,副作用也會漸漸消失。但當患者因免疫力下降、治療造成口腔、皮膚及腸胃黏膜破損潰瘍等各項因素下,即會導致抵抗力不足,而易招致感染,感染最常表現的症狀即是發燒。

化療後7-10天是感染危險期

癌症患者於化學治療後所引起的白血球低下,通常不是立刻發生,而是在化療後第7至10天才發生,患者白血球數約在化療後2週左右掉到最低值,隨後便逐漸上升,回復正常值。楊陽生醫師指出此段白血球數低下期,一般稱之為危險期,意指容易遭到感染而致病,感染的嚴重度和嗜中性白血球降低之數量有密切關係;愈強之化學治療,所造成白血球低下之狀態則會越久。

發燒38.5℃速就醫,以免引發敗血性休克

臨床上就有胰臟癌化療患者因初罹癌剛開始化療,第一次做完身體狀況覺得不錯;第二次做完後約7-10天發生反覆發燒情形,但因身體並無特別不適,距離回診時間也僅有2-3天,自覺身體尚能撐得住,但其實白血球已處於低下情形,後感染持續擴大、出現意識不清現象,家人發現不對才緊急送急診。經診斷為感染引發敗血性休克,經醫師全力搶救才撿回一命。

楊陽生文中提醒,發燒是感染初期最常見的症狀,一日三次口溫達38℃或某次達38.5℃則稱為發燒。當患者因化療出現白血球低下性時,病患本身及家人一定要特別注意若有發燒、發冷、畏寒、咳嗽及喉嚨痛等症狀,應立即就醫門診或急診,以免感染擴大引發敗血症休克招致嚴重後果。但化學治療引起之白血球低下副作用的發生並不表示病情惡化,如果出現此一副作用不用過度驚慌,全力配合醫囑並注意感染防護措施,使化療過程平和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