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污染河川占比達15% 學者籲推綠色資材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24日電)根據統計,台灣農業使用化肥污染河川約占5%至15%,而聯合國預估在2050年全球有9成土壤肥沃度會降低。學者認為應推廣農業綠色資材減少污染,另以輪種、休耕的方式恢復地力。

聯合國訂每年12月5日為「世界土壤日」,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今天舉辦「愛土壤 護河川」記者會,並在環保署FB粉絲團中舉辦有獎問答活動,答對問題即有機會參加抽獎。

環保署引用聯合國網站資料,目前全球已有30%以上的土壤肥沃度逐漸降低,到了2050年影響將達90%,而土壤的侵蝕也將導致農作物產量減少50%。

環保署水質保護處長吳盛忠表示,土壤照顧好,下雨後流出來的水就不會污染河川;現在農業一般用的化學肥料是硫酸銨,過度使用化肥會造成土壤酸化及地力衰退,也會破壞當地水資源及河川生態環境。

吳盛忠說,歐盟提出的歐洲綠色新政重點之一就是「農田到餐桌」策略,希望建立一個綠色健康農業體系,包括大幅減少化學農藥、化肥與抗生素使用,因此環保署也提倡運用沼渣、沼液等肥分灌溉。

國立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范致豪分析,台灣河川污染源的比例,諸如工業用水、家庭污水等,來自於農業肥料的污染約占5%至15%;目前其他部分的廢水透過管制、下水道設置等都有處理,農業部分仍需再努力。

范致豪指出,現在有所謂的綠色資材,如生物菌劑等,泛指對環境友善的物質,在農業上能夠找到與環境協調性較高,也能幫助植物生長,減少肥料用量,又能夠讓作物比較有效吸收,減少被雨水沖刷到下游河川的機率,威脅承受水體的品質。

至於恢復地力的方式,范致豪說,單靠生物菌劑等可能不是那麼容易,主要還是要依輪作的方式,旱田可以輪種不同的東西、甚至靠休耕,就像人如果累壞了就要休息,「吃再多營養品也不夠」。(編輯:管中維)109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