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亦敵亦友 歐盟不沾鍋的中國路線

歐盟輪值主席國德國總理梅克爾、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以及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14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視訊峰會。 (圖:歐盟推特)
歐盟輪值主席國德國總理梅克爾、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以及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14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視訊峰會。 (圖:歐盟推特)


儘管在貿易、香港和俗稱武漢肺炎的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等議題存在重大分歧,歐盟領袖14日仍就貿易與投資,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展開會談,歐洲未來走向備受關注。#請聽以下的專題報導#

歐中峰會異中求同

歐盟與中國領導人峰會14日登場,而所謂沒有永遠的敵人,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句經常出現在小說和電影的台詞,或許也適用於14日坐上談判桌的歐洲聯盟與中國。

參與視訊會議的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在此次會議中,不但強勢點出中國經貿競爭環境不公平,更嚴重關切香港和人權議題,認為中國並未遵守國際承諾。

針對雙邊計劃在年底達成的投資協定,中國在會前信心喊話,但歐盟官員卻警告障礙依然存在,堅稱不會只為了達成協議就苦吞不利的條件。

米歇爾表示,歐洲一致的立場是雖希望與中國建立貿易關係,但必須奠基在公平的競爭環境。


米歇爾表示,歐洲一致的立場是雖希望與中國建立貿易關係,但必須奠基在公平的競爭環境。(twitter)

專家認為,歐中此次會談難以取得重大突破,歐盟只希望能說服習近平為這項會談挹注新的政治動能,並賦予中方談判代表更大的妥協空間。

人權議題如鯁在喉

在美中貿易戰尚未熄火之際,歐盟能否趁勢和中國簽署投資協定意義重大。然而,人權議題在歐中關係始終如鯁在喉。

歐盟在峰會中就公開對香港和人權議題表達嚴重關切,針對港區國安法呼籲中國信守對香港人民和國際社會的承諾。

此外,歐盟也關注新疆和西藏少數民族議題,要求讓獨立觀察員進入新疆考察,並呼籲中國避免在南海採取單方面行動,尊重國際法避免局勢升溫。

事實上,早在歐盟與中國6月峰會後,范德賴恩就曾警告,一旦中方繼續推動港區國安法將面臨「非常負面的後果」,而且歐盟將限制可能被用來監視與鎮壓的設備出口到香港。

此外,歐洲也拉大分貝關切北京的人權記錄。在中國外長王毅月初走訪柏林時,德國外長馬斯(Heiko Maas)就曾針對香港議題、以及北京對待維吾爾人的方式大聲疾呼。

中美都想拉攏歐盟


在美中關係惡化之際,歐洲的地位更顯重要。

事實上,在美中關係惡化之際,歐洲的地位更顯重要,華府和北京都試圖在這場爭執中拉攏歐盟。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6月訪問布魯塞爾時,就和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會談,以組成針對中國的跨大西洋共同陣線。

不過,在這項倡議上雙邊進展甚微。大體上布魯塞爾寧願選擇一種中間路線,既把北京視為一個潛在夥伴、也是一個「系統性的對手」。

一名歐盟高層官員說,歐盟對自身利益與價值立場堅定,但也希望與中國合作。

法國財政部長勒麥爾(Bruno Le Maire)就告訴德國「週日世界報」(Welt Am Sonntag),歐盟必須捍衛自身利益,而且必須在美中之間保持堅強與獨立。

拒聽命美國 利益擺中間?

但是拒絕對美國唯命是從,不代表歐洲就會向中國靠攏。歐洲在希望從中國獲取更多利益之際,並未放棄對人權議題的關切。但對於歐盟應該如何與中國打交道,在27個會員國之中則是遠遠未達統一立場。

部份歐盟成員國呼籲在人權與環保上要更為強硬,但也有部份國家希望提振雙邊貿易,特別是那些面臨來自國內施壓的國家。

像是在德國證實出現第一起非洲豬瘟後,中國已在12日宣佈,將禁止來自德國的豬肉產品進口。德國是歐洲最大的豬肉生產國,更是中國仰賴的豬肉市場。

德國農民協會(DBV)會長魯克維特(Joachim Rukwied)11日就呼籲中國,對德國豬肉僅進行有限度的進口限制,不要祭出全面禁令。

經濟與人權掛鉤? 歐洲未來受關注

除了商業貿易問題牽扯到中國市場之外,北京也利用「一帶一路」基礎設施計畫,有效地相中了渴望投資的歐盟成員國,像是希臘,葡萄牙和義大利,希望在銀彈攻勢下能夠個個擊破。

不過,由於COVID-19肆虐歐洲、加上港區國安法與維吾爾人權等議題備受關注,中國戰狼式外交也引發國際批評,最近風向顯然有所轉變,連向來支持北京的西門子總裁凱颯(Joe Kaeser)都對香港和新疆局勢表示憂心。

這種氛圍是否顯示經濟與人權再也難以脫鉤、歐盟將從骨子裡硬起來面對中國?還是誠如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所說,在敏感的香港、少數民族和人權等問題上,習近平的角度跟歐洲不同,顯示她對雙方誠實且開放的對話感到滿意?歐盟的下一步可能還需要大家拭目以待。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