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回急難救助協會新舊理事長交接 拖把大王林銘賢回鍋繼續培英善舉

(觀傳媒嘉義新聞)【記者任禮清、郭政隆/嘉義報導】嘉義北回急難救助協會成立至今18年,一直默默行善助人無數,宗旨為關懷陪伴學子適時引導培育英才,曾任協會第三、四屆理事長被譽為「拖把大王」的林銘賢,9日再度獲得會員和理監事厚愛,回鍋擔當重責大任交接為新任理事長,他堅信教育可以改變年輕學子的命運,將繼續著力於補救教學,並考慮更名為培英文教協會。
(觀傳媒嘉義新聞)【記者任禮清、郭政隆/嘉義報導】嘉義北回急難救助協會成立至今18年,一直默默行善助人無數,宗旨為關懷陪伴學子適時引導培育英才,曾任協會第三、四屆理事長被譽為「拖把大王」的林銘賢,9日再度獲得會員和理監事厚愛,回鍋擔當重責大任交接為新任理事長,他堅信教育可以改變年輕學子的命運,將繼續著力於補救教學,並考慮更名為培英文教協會。

林銘賢理事長自幼生長在嘉義縣水上鄉,16歲就離鄉背井打拚,30歲進入中國大陸奮鬥,從事日常用品事業成功,向來有「拖把大王」美譽,林銘賢事業有成從不忘回饋社會,積極熱心公益投入行善,在第三、四屆理事長任內,將北回急難救助協會拓展規模,大大增加會員人數。

社團法人嘉義縣北回急難救助協會於9日舉行新舊理事長交接,強靂集團創辦人林銘賢董事長眾望所歸回鍋接任理事長,他致詞強調推動公益活動當成畢生的志業,堅信教育可以改變年輕學子的命運,願意著力於補救教學,協助課業成績較不理想學生,給予滿滿鼓勵與關懷,讓他們重拾信心努力學習不斷成長。
社團法人嘉義縣北回急難救助協會於9日舉行新舊理事長交接,強靂集團創辦人林銘賢董事長眾望所歸回鍋接任理事長,他致詞強調推動公益活動當成畢生的志業,堅信教育可以改變年輕學子的命運,願意著力於補救教學,協助課業成績較不理想學生,給予滿滿鼓勵與關懷,讓他們重拾信心努力學習不斷成長。

▲嘉義北回急難救助協會成立至今18年直默默行善助人無數,被譽為「拖把大王」的林銘賢再度獲得厚愛回鍋接任理事長。(圖/記者任禮清攝)

現任理事長盧立志也感謝各界支持,讓北回急難救助協會更加茁壯,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學子和家庭。  隨後表揚績優志工,志工發表感言助人為樂,接著進行捐贈嘉義嘉愛啟智發展中心、敏道家園、水上國中儀式,由水上國中校長洪文祥致感謝詞。

新任理事長林銘賢頒發新任理、監事、顧問證書,由培英學子們高唱感恩的心,林銘賢有感而發協會永不放棄給人信心,鼓舞一位位小天使喜愛學業、熱愛生命,找尋到人生的希望和未來的目標,他要將這份慈善工作,從不鬆懈當成畢生的志業。對於急難救助的名稱也將考慮更貼合培育英才的理念,將在任內推動更名為培英文教協會。
新任理事長林銘賢頒發新任理、監事、顧問證書,由培英學子們高唱感恩的心,林銘賢有感而發協會永不放棄給人信心,鼓舞一位位小天使喜愛學業、熱愛生命,找尋到人生的希望和未來的目標,他要將這份慈善工作,從不鬆懈當成畢生的志業。對於急難救助的名稱也將考慮更貼合培育英才的理念,將在任內推動更名為培英文教協會。

▲北回急難救助協會舉行新舊理事長交接,由創會理事長林進一監交。(圖/記者任禮清攝)

台灣區觀光協會聯合總會總會長林務局長也參加北回急難救難協會擔任顧問,他表示林銘賢理事長非常積極行善公益,號召大家一起來,他願意長期照顧弱勢來他在白河的景點萬里長城免費參觀。造福無數學子的中華薪傅智庫協會黃金山理事長現場演講,講述在民雄二手書店,起初邀請中正大學、嘉義大學優秀學生,輔導需要幫助的清寒國中小、高中生課業的歷程,推動弱勢一對一教學。

北回急難救助協會成立於民國96年,肇始於「北回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林進一,推動地方文化藝術之餘,結合群眾力量,進而投入急難救助公益,發揚仁風義舉。民國106年第三任理事長林銘賢,極力推動培英專案希望工程,「培英專案」是對需要協助學童、家庭,給於最實質的幫助,每月定期提供3000至5000的教育補助金,目前協助有100多位學童,都有認助人陪伴與關懷,在孩子成長漫漫長路上,適時關愛與鼓勵。  「北回急難救助協會」成立至今18年,一直默默行善助人無數。在資訊爆發時代,為讓更多貧困家庭知道協會,讓協會可及時伸出援手,造福更多需要幫助的年輕學子。
北回急難救助協會成立於民國96年,肇始於「北回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林進一,推動地方文化藝術之餘,結合群眾力量,進而投入急難救助公益,發揚仁風義舉。民國106年第三任理事長林銘賢,極力推動培英專案希望工程,「培英專案」是對需要協助學童、家庭,給於最實質的幫助,每月定期提供3000至5000的教育補助金,目前協助有100多位學童,都有認助人陪伴與關懷,在孩子成長漫漫長路上,適時關愛與鼓勵。 「北回急難救助協會」成立至今18年,一直默默行善助人無數。在資訊爆發時代,為讓更多貧困家庭知道協會,讓協會可及時伸出援手,造福更多需要幫助的年輕學子。

▲嘉義縣長翁章梁出席北回急難救助協會新舊理事長交接,稱讚協會不忘回饋社會積極熱心公益投入行善。(圖/記者任禮清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