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動物園歡慶世界水獺日 「萌萌兄弟」現身臺灣動物區

歐亞水獺兄弟剛搬到臺灣動物區時,謹慎地觀察周遭
歐亞水獺兄弟剛搬到臺灣動物區時,謹慎地觀察周遭
歐亞水獺兄弟「萌肉球」和「萌肉條」
歐亞水獺兄弟「萌肉球」和「萌肉條」
歐亞水獺寶寶和保育員培養互信默契
歐亞水獺寶寶和保育員培養互信默契
歐亞水獺兄弟以各種姿勢在巢穴睡覺
歐亞水獺兄弟以各種姿勢在巢穴睡覺

每年五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三是世界水獺日(World Otter Day),2024年世界水獺日為5月29日,臺北市立動物園特別規畫慶祝活動,包括定點水獺教育解說、歐亞水獺保母講古,以及紙彈簧水獺和繽紛多彩水獺頭套DIY等,大小朋友也可以到臺灣動物區,與去(2023)年7月剛出生的歐亞水獺兄弟相見歡。

 

動物園表示,在2019年底透過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的救傷收容計畫從金門來到臺北市立動物園的「金萌」,去年7月誕下兩隻寶寶,即將滿1歲的歐亞水獺兄弟「萌肉球」和「萌肉條」已經離開媽媽「金萌」開始獨立生活,近日也從保育研究中心搬到臺灣動物區更大的戶外活動場。

 

動物園園長諶亦聰表示,歐亞水獺在陸域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中已被列為瀕臨絕種風險等級,過去曾在臺灣本島分布的歐亞水獺,在1990年代後就再無出現紀錄,目前還保有野生歐亞水獺族群的區域,只剩大、小金門而已。受到土地快速開發建設、氣候異常、人為活動等干擾,導致自然棲地縮減、水道阻隔、汙染、路殺及遊蕩動物的威脅,生活在金門的歐亞水獺族群量也持續地縮減。為了翻轉歐亞水獺的瀕危趨勢,臺北市立動物園長期參與金門歐亞水獺保育工作,除了收容照養在野外失親需要特別照顧的水獺寶寶如「金萌」,也藉由繁殖配對計畫讓這些收容水獺們建立起域外衛星族群,並擔任起水獺保育教育的親善大使,縮短民眾對野生歐亞水獺的距離感。

 

動物園指出,水獺兄弟正在適應新環境,也需要和保育員培養互信默契,目前「萌肉球」和「萌肉條」白天大多在活動場左側的巢穴中休息,大家可以透過玻璃窗觀察,或許可以看到歐亞水獺兄弟倆擠在一起睡覺的可愛模樣。園方並提醒,歐亞水獺為夜行性動物,水獺們在巢穴中休息時,請參觀遊客們務必降低音量,千萬不要敲打玻璃,拍照紀念時也不要開啟手機的手電筒或閃光燈,以免驚嚇到「萌肉球」和「萌肉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