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智慧水表 改階段性安裝

前台北市長柯文哲任內推動全面更換智慧水表,但礙於廠商不夠而暫緩,近年物價上漲,費用也從原先48億元飆升至80億元。(劉瑋晴攝)
前台北市長柯文哲任內推動全面更換智慧水表,但礙於廠商不夠而暫緩,近年物價上漲,費用也從原先48億元飆升至80億元。(劉瑋晴攝)

前台北市長柯文哲任內推動全面更換智慧水表,但礙於廠商數不足而暫緩,近年物價上漲,費用也從48億元飆升至80億元,對台北自來水事業處負擔過大,市長蔣萬安則改採優先推動1樓用水大戶及難以抄表用戶汰換智慧水表,總計23億元,北水處長范煥英17日表示,市府除了能長期負擔還能有效管理水管漏水,CP值最高。

柯文哲在2015年起試辦全面安裝智慧水表,2019年由北水處擬定共需48億元,但當時有議員建議能廣納廠商因此暫緩,2020年至2023年營運測試,共有7組廠商參與,當時3年測試才過1年,柯文哲即要求盡快提出專案,北水處根據當時測試內容擬定計畫70億元送市府,由柯文哲同意分10年推動全面安裝。

台北市議會財建委員會17日審查北水處決算,民進黨議員林延鳳表示,顯見柯市府時期事前規畫和財務試算不夠精確,柯只想實現政績沒顧慮北水處,最終受害的還是市民。

國民黨議員陳炳甫指出,雖然最多曾有7家廠商投入,但市府用最有利標,導致新進廠商很容易就被排除掉,最後還是回到同一家,就會有壟斷嫌疑,除了價格容易被操控也失去議價能力。

范煥英回應,近年物價飆漲,經費估算後高達80億元,全面安裝是理想但要階段性推動,新建案這幾年得標廠商都是同一家,水表經過8年驗證,產品較有說服力,雖然其他廠商營運測試都有大幅進步,但當時僅測試3年就拆除。

范煥英說,新營運測試2.0標案希望其他廠商能繼續參與,計畫從3年改為8年,不再是買設備改為買服務,希望培養更多廠商,若廠商技術逐漸成熟,或長期大量推動使智慧水表價格下降,北水處也會滾動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