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校安熱點 跟不上少年犯罪腳步

民進黨台北市議員林延鳳指出,校安熱點多數巡查只查傍晚不查深夜。(本報資料照片)
民進黨台北市議員林延鳳指出,校安熱點多數巡查只查傍晚不查深夜。(本報資料照片)

為守護學生安全,台北市教育局提報「校安熱點」,作為警方、校方平日巡查或聯合巡查的重點。民進黨台北市議員林延鳳發現,校安熱點與近期少年犯罪發生地高度不重疊,僅約3成犯罪發生在熱點周邊100公尺內,且多數巡查只查傍晚不查深夜,部分紀錄有造假疑慮。教育局表示,校安熱點多安排在學生易聚集處,將隨時滾動修正。

林延鳳指出,校安熱點包含網咖、漫畫租書店、撞球館、公園、便利商店和速食店,但自由廣場、兒童新樂園竟也入列,也有熱點資訊錯誤,如士林區中正路便利商店其實是女性連鎖成衣店,延平北路五段便利商店現為「蝦皮店到店」,也不是學生易聚集的地方。

她說,過去聯合稽查紀錄顯示,多在下午4時到6時等傍晚時間稽查,而非問題較嚴重的深夜,學生根本還沒放學或剛放學,也有相關人員到早已歇業的網咖稽查11次,甚至在稽查單蓋車站旅遊戳章,還發生蓋店章日期證明與稽查日期差1天等情形,恐有造假疑慮。

林延鳳痛批,對照警方統計本學年度上學期374處發生少年犯罪地點,僅127件、約33.96%吻合校安熱點周邊100公尺內,預判功能失準,且其中光詐騙、洗錢就占近300件,若稽查只是相關人員走過場、交差了事,不僅無法預防少年犯罪,更淪為作秀和笑話,還不如預防詐騙、洗錢重要。

教育局回應,為避免學生於校園周邊群聚致生治安事件或不法情事,每學期調查各級學校校園周邊熱點,學校提列熱點前,應邀請轄區派出所依各熱點「偏差行為類型」、「聚集時段」、「危險程度」評估「巡邏模式」,目前提列熱點共計518處。

教育局表示,校安熱點由國高中學輔人員搭配警力巡查,重點在於校外生活輔導而非稽查犯罪,因此巡查地點安排在學生易聚集處,而非易發生暴力犯罪處;未來會滾動修正,並透過校安研習,對第一線人員加強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