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社宅目標數 議員爆少了1640戶

台北市都發局盤點出7000戶潛力社會住宅基地。圖為北市社宅。(本報資料照片)
台北市都發局盤點出7000戶潛力社會住宅基地。圖為北市社宅。(本報資料照片)

台北市都發局盤點出7000戶潛力社會住宅基地,遭議員黃瀞瑩發現,市府竟暗自下修至5360戶,等同少了1640戶,其中3000戶甚至仍在可行性評估,另對於信義區「大我退舍」未列入潛力基地,她要求市府積極與國防部溝通。都發局回應,7000戶目標不會變,日前已公告第1階段11處、5360戶社宅優先推動潛力基地及預估期程。

市長蔣萬安競選時喊出社宅5萬戶目標,並在上任首年盤點7000戶潛力社宅基地,黃瀞瑩指出,市府把7000戶下修至5360戶,其中有3000戶在台北捷運北投機廠,甚至只在可行性評估階段。

黃瀞瑩表示,「大我退舍」位於北市,內部有9棟建物共1227個居住單元,理應被納入潛力社宅基地,但市府卻沒有列入,她要求市府主動與國防部溝通,協助安置現有住戶及違占戶。

黃瀞瑩還提到,市府原先規畫樟新市場用地89戶、原黎元市場用地253戶及新工處保養廠198戶,但2處市場用地,因地方溝通問題、規畫殯葬專區皆止步不前,僅剩新工處保養廠198戶進入規畫、設計,蔣萬安上任後希望市民安居樂業,社宅是最直接的政策,現在卻離目標愈來愈遠。

市府回應,有持續和國防部討論「大我退舍」,會在新內閣上任後再次主動向國防部了解,對市府來說,能夠好好利用空間,樂觀其成;捷運公司總經理黃清信表示,北投機廠預計年底前完成初步的可行性評估。

市府說,既然目標已訂出來,會盤點能夠使用的資源及土地,過去從前市長郝龍斌到前市長柯文哲,能夠利用的空間資源都已用盡,現實碰到困難還有其他政策上的需求,會持續積極盤點其他替代方案,找尋更多土地資源。

都發局強調,7000戶的目標不變,但考量相關機關及市民社會福利、產業發展及社區活動場所需求,盤點出的潛力基地需做多方整合,相較過往社宅興辦基地具一定的開發難度,第1階段社宅優先推動潛力基地有11處、5360戶及預估期程,將分階段完成先期作業、循程序編列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