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自殺防治未針對自縊制定策略 議員:困難還是要做

北市議員吳沛憶質疑,北市自殺防治未針對自縊制定策略。(本報資料照片)
北市議員吳沛憶質疑,北市自殺防治未針對自縊制定策略。(本報資料照片)

台北市輕生人數在2018年到2019年攀升,不過2020年起獲得控制。但市議員吳沛憶發現,北市輕生方式主要都是「自縊、窒息」,然衛生局防治策略卻只針對排第名2的「高處跳下」與非農業區少見的「巴拉刈」,認為困難還是要做。衛生局表示,因自縊工具取得難以限制,將教育訓練提升第一線人員的敏感度,即時發現民眾情緒問題並給予協助。

吳沛憶表示,近5年來,北市輕生方式統計,的首位都是「自縊、窒息」,占總體自殺人數的3分之1,其次是「高處跳下」或「燒炭」。然而衛生局所提出的「高致命性自殺防治策略」,卻僅聚焦於「高處跳下」,以及非農業區較少見的巴拉刈,要推動巴拉刈宣導回收。

吳沛憶強調,每一條生命的挽救都值得投入資源,衛生局既要制定防治策略,卻未能將最常見的自殺方式納入,理解自縊等方式工具取得非常難以阻斷,但團體跟專家學者仍有嘗試提出防治策略。

吳沛憶說,如自殺防治學會,針對自縊身亡方式,就提出「強調早期發現高風險個案,並進行環境控制、上吊企圖者的緊急處置、以及全面性防治策略」等建議。自殺防治不能僅止於高樓防護這類看得見的工作,還需要許多無形的努力,困難還是要做。

吳沛憶呼籲,可再去參考相關研究,以對症下藥,同時既有的整體防治策略,如「自殺防治守門人訓練」、社區心理資源的布建,包括社區心衛中心的加速推動以及促進心衛資源與校園的介接,以打造更完整的心理健康防護網,北市的民間心衛資源相對充足應要結合、善用。

吳沛憶最後提到,自殺防治與心理健康,需要資源也需要更多正能量,柯文哲常把自殺掛嘴上,如世大運「辦不出來就切腹自殺」、拜託「自殺者要吃安眠藥、自焚要去河濱公園」、對公務員飆罵「再逼幾個自殺就可以了」,每次都引發爭議,給人負面印象,呼籲市長未來要克制自己習慣性的「失言」,以免抵觸衛生局自殺防治的努力。

北市衛生局回應,自縊是全國各縣市的第1名,防治困難的是因取得工具容易,如皮帶、繩索,甚至是點滴繩等都能成為工具,對於第3名的燒炭,賣木炭的商家可多留意,以限制取得工具障礙。

衛生局表示,公部門能做的就是要關懷市民的心理健康,各局處、民間團體合作,加強第一線服務人員的敏感度,提升情緒高風險辨識度,並通報衛生局給予即時陪伴關心,也將針對第一線加強自殺守門員教育訓練。並民眾提供資源,舉辦教育宣導、活動,呼籲民眾一定要注意心理健康,有情緒狀況可24小時撥打1999轉8858(幫幫我吧)尋求協助。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自殺防治專線:1925(依舊愛我)24小時服務

生命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